为什么十七岁的崇祯能够扳倒九千岁的魏忠贤?_崇祯死前魏忠贤

由网友 历史神秘人 提供的答案:

魏忠贤被刚刚登基的17岁崇祯皇帝扳倒,不是魏忠贤太弱,而是魏忠贤的确有先天的弱势,他一个人是打不过所有人的!

魏忠贤的权力哪里来,那是皇帝给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太监那是皇帝用来打击文官集团以便达到内部权力平衡,皇帝才能维护自己的皇权!当皇帝不需要太监时,那魏忠贤就失去作用了,皇帝可以随时废了魏忠贤,就算你魏忠贤想反。你也打不过天下所有的人!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就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太监不能干政,这是祖宗的法度,很有法律效果,大家只要搬出这个规定,打击魏忠贤那就是明正言顺,大家都说好!虽说明朝以后的皇帝重用了太监干政,大家有意见只是不说罢了,毕竟是皇帝自己破坏规则,但朱元璋订下的规则依然有效,皇帝什么时候废掉魏忠贤,不仅官员赞成,民众都赞成,毕竟太监不是完整的人,天下所有的人都讨厌,这就是作为太监魏忠贤最大的弱势,官员不支持鄙视你,民众也反感,你还怎么混啊,有皇帝保护你时还能活着,皇帝不需要你了,你还不得完蛋啊!崇祯皇帝刚登基时,也确实怕魏忠贤铤而走险干掉他,后来皇帝坐稳了才发现,自己担心是多余的,魏忠贤的权力一切来自于皇帝,皇帝不需要他时,官员都会帮忙出一分力一起干掉魏忠贤!结果就是崇祯和文官们合作一起扳倒了魏忠贤。

魏忠贤其实也是希望崇祯能明白,太监干政对皇帝是有好处的,但是魏忠贤不能直接和崇祯说,这会起到反效果!魏忠贤希望崇祯自己明白过来,太监是能用的,特别是明朝后期,文官集团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贪腐集团,正在瓦解王朝的根基,有人去抑制文官集团,就能让朝廷不至于那么腐败,至少能干一些实事!崇祯的哥哥明熹宗任用魏忠贤打击文官集团,那时的明朝还能抵住后金的侵扰,士兵还能发军饷!可魏忠贤被干掉后,文官集团再也没人压制,贪污腐败更是严重,农民起义更多,明朝军队越来越顶不住后金的进攻,最后明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给干掉了!崇祯上吊自杀前感叹,自己没有辜负祖宗,是官员辜负了王朝,只是他明白的太晚了!

由网友 哥哥123 提供的答案:

很简单,魏忠贤忠,不愿意反。魏忠贤非常注重军队建设和对年轻军官的培养提拔,袁承焕就是魏忠贤一手提拔重用的,以当时魏忠贤对军队的掌控,他想反,崇祯就是一个笑话,即便这样,魏忠贤没反,反而在临刑前忠告崇祯,万万不可重用东林党,崇祯不听,结果魏忠贤一死,东林党上位,第一件事取消魏忠贤设置的商人商业税和海上贸易税,将所有税收强压给百姓,结果导致百姓无法生存,发生起义,这也是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魏忠贤在位,减免甚至免除一些百姓赋税,清兵一直被他挡在关外,可惜,崇祯就是一个昏君,朱由校驾崩前都告诉崇祯,万事可与魏忠贤商议,朱由校的忠告没听,魏忠贤死前忠告也没听,所以,崇祯和东林党就是明朝灭亡的两大元凶

由网友 底层技术栈 提供的答案:

天启死后,魏忠贤只有2个选择,如下。

1,支持崇祯,寄希望于崇祯"守规矩",不杀魏忠贤这种级别的"大臣"。

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是"内相",放到武则天时期是上官婉儿的角色[捂脸]

这种身份的人,一般也就是赶到南京给朱元璋守陵。

除非他直接谋逆(带外兵打京城、杀皇帝、杀皇后、杀太子),否则按明朝惯例是不能判死刑的。

连宰相要是都判死刑的话,谁还敢给你卖命?

"内相"就算比"外相"(首辅)的分量轻,那也是宰相。

崇祯是藩王出身,又年幼丧母、年幼丧父、年轻丧兄,没受过家庭教育,

他不懂这些,所以他把魏忠贤杀了。

魏忠贤千算万算,没算到崇祯是个17岁就带着几个妹妹过日子的孤儿(除了他嫂子勉强算成年人),不懂规则啊[捂脸]

不但魏忠贤被杀,后来的首辅周延儒一样被杀,所以到最后只剩下王承恩还跟着崇祯了。

2,魏忠贤废了崇祯,另立别人。

但这没法做到,因为万历的长房泰昌一脉,在天启死后只剩下崇祯了。

魏忠贤面临的情况比杨廷和更难!

杨廷和至少有3种选择,一给正德过继个儿子,二给正德过继个兄弟,三从近支里选一个。

因为正德没有亲兄弟,杨廷和从明孝宗的兄弟子侄里选个顺位靠后的(越过嘉靖),面临的压力比魏忠贤(越过崇祯)要轻得多!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天经地义。"

正德的爹这一支没人了,从宗亲里选个继承弘治这一房的,实际上只要弘治的老婆没意见,怎么选都行[捂脸]

泰昌还有亲儿子在,你能选外人继承泰昌这一房吗?!

魏忠贤要是敢给老朱家这么继承,他老魏家是不是也这么继承?

他的亲兄弟子侄,在这事上都不一定支持他。

毕竟魏忠贤是太监,他侄子可不是太监。

要是坏了规矩,人家魏良卿死后难道把家产传给侄子吗?

魏忠贤要是敢明目张胆,冒天下之大不韪,

高迎祥、奢崇明、安邦彦、祖大寿、满桂、孙承宗、甚至老黄都可以"奉天靖难"了[捂脸]

崔呈秀给魏忠贤说的,废了崇祯之后会"外有义兵",那是真怕。

毕竟论起兵强马壮来还是边军,魏忠贤手下的那点厂卫不够人家打的。

人家之所以不敢打,是因为魏忠贤手里有大义名分。

要是魏忠贤真坏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大义名分转到了外面,

你剑利、难道我老黄的剑不利吗?

不用等到崇祯死了,老黄比崇祯大好多岁,不一定熬得过崇祯,这下子他熬得过天启就行啊[捂脸]

实际上魏忠贤只能选第一种策略,因为第二个100%死。

第一个还能看崇祯的水平,毕竟没受过家庭教育也不一定不懂规矩啊。

但是,崇祯他真不懂。

由网友 迟钝老刀 提供的答案:

宦官太监近侍,本身就是皇权的附属物,是依附于皇权的存在,在皇权面前,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不是刘瑾魏忠贤牛逼,是皇权太牛逼了。刘瑾魏忠贤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无非是皇帝利用他们对付文官集团。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皇帝老子翻脸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

何进想收拾十常侍,召董卓入京,曹操觉得蠢不可及: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问题,居然大张旗鼓动武行。

魏忠贤的权势是天启皇帝给的,崇祯皇帝当然可以拿回去。崇祯要翻脸,魏忠贤指望什么反抗?

文官集团,军队武将,对魏忠贤的恐惧实际上是畏于背后的皇权,文武诸臣一旦得到了皇权的明确支持,阉党立即就会自行溃亡。

由网友 星疏月明 提供的答案:

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个。

第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皇权专制制度,给崇祯创造了先决条件。皇帝至高无上,朝臣莫不以忠君为己任。皇帝的威名与号召力,无人可比。魏忠贤势力再大,也只是个大宦官而已。只能借助皇权的名义,横行霸道。不能,也不敢自立名号,公开的与皇权对抗的。朝臣武将,也不可能认可魏忠贤的。魏忠贤不是没想过公开的造反。但其心腹,兵部商书崔呈秀都不响应魏忠贤。宁可上吊自尽,也不敢起兵造反。如此,魏忠贤造反,更不可能的事。

第二个,崇祯自幼读书,富有心计。初入宫时,采取了稳住魏忠贤的策略,虚与委蛇,使魏忠贤放松了戒备心。尔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然下令严办魏忠贤,不给其反应的时间。加上,魏忠贤胡作非为,为不少大臣仇恨。崇祯严办魏忠贤,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如此,铲除魏忠贤,不是很困难的事。

由网友 旅途向前行 提供的答案:

明朝的崇祯皇帝代表了社会的一种正能量,作为正面人物,在青少年时代的他是一个很能能忍的人。因为不知道皇位,将来能不能够传给他?传给他的几率有多大?他心里没有底,或许皇位还没有传给他,自己就会被魏忠贤所害了。

这说明,该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的时候要保存实力,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是斗智斗勇的需要,也是古代历史人物的一种智慧的象征。

是明朝这个时代赋予了崇祯,这一项神圣的使命,皇位传给他,他早对魏忠贤充满了讨厌,所以,一上台,就决定将魏忠贤拿下了。

青少年时代的崇祯皇帝,十七岁以前,他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当然也不能和朝内敌对势力作斗争,只能埋藏自己的英雄胆气,留到将来总决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