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甜甜向上精心创作 提供的答案:
无意谈论此事,感觉平仄之类的东西,高深莫测,对吟诗答对的事完全是门外汉,但对"冰比冰水冰"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的。
"冰比冰水冰",本身的意思应该是冰比冰熔化成的水凉,即温度低,类似的,是荀子在《劝学》中的一句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有瑕疵的。
冰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而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冰在开始熔化时与熔化刚结束时的温度是没有变化的,都等于冰的熔点(或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都是0℃。也就是说,冰未必比水冰(或寒),当然,水也不一定比冰的温度高。所以,有副对联:盘内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杯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上述看法有点吹毛求疵,也许吧!并且用手摸一下冰和水,感觉确实是冰比水凉,即使都是0℃,也是如此,朋友们对此又有何看法呢?
由网友 上善若茶 提供的答案:
金庸大师说"此联不通"而不是说"你应该征上联",主要是他认为出句二四"比、水"两字均为仄音,不合最基本的对联规则。如果说此联是金庸大师共同参与出句征联,岂不贻笑大方?所以必须辟谣。不过此联当成拆字机巧文字游戏来对,也不失为一幅有意思的征对。短短五个字,冰字出现三次,第一个冰是名词,第三个冰是形容词。请注意古龙对第二个"冰"即冰水的冰字的理解,他认为这个冰也是形容词。我个人认为"冰水"在这里是并列结构,冰和水共同组成冰水这一新的名词。不知各位联友赞同否?
不过此联仅当一条机巧联来斗斗心思也是不错的。要想对好此联,关键是不能被出句的"比"字所牵引,我看很多联友都落在"什么比什么"这个套路中。如果我们用"反对"即反其道而行之,用"没"来对,即"什么沒什么样",则答联恐怕有"倪匡"(一筐)。
出句:冰比冰水冰;
对句:火沒火烧火。
由网友 废品之家 提供的答案:
这个上联有个小传说:古龙曾在一本小说中,提过他和金庸、倪匡三人一同饮酒。席间还出对联互对互考,不失文人本色。关於3人席间互考一事 我想很值的介绍给大家:(前略)酒过3巡 菜过五味之后,古龙出了一道上联问两人,以决定谁是武侠小说之尊2人皆同意。古龙说:「平常金庸你的小说总被认为比我有内容,较有中国正统小说的感觉,好啊!既然你小说常有接对联,我来问你一个吧!」金庸微笑(目露凶光),倪匡喝酒。古龙说:「听好,我上联是"冰比冰水冰",请对下联吧!」半个钟头的沈默之后,金庸说今天酒喝太多了,脑筋有点不清楚,明天告诉古龙下联.可是直到今天金庸两人仍没想出下联........另一种传说是:这是他们三人打算和写的新书名字。。后来金庸出来否认此事。说这个上联不对,不算五绝。古诗中讲究无词重复,和节有韵,这个上联都不满足。==============================上联:冰比冰水冰从五行想,金木水火土,得下联:墨胜墨土墨从青出于蓝的名句,照"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下联:青胜青蓝青对仗上联的词性,爱,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繁体的爱字,中间有一个心,得下联:爱须爱心爱后又乱想,得下联:明乃日月明日月本同光,月华是反射的太阳光的说~~类似于冰、水的同物异态。若是上联是朱元璋出的,这个就是传世的下联嘞~~
由网友 孟珍 提供的答案:
其实这没什么,是被带沟里去了,我来对个试试,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烟没烟囱烟。好象平仄有点问题,再来一个,邻居叫顺,用他对一下。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顺没顺爹顺。只是个思路,查一下字典,可找出好多。
由网友 默然视之安然受之泰然处之欣然悦之 提供的答案:
先不说此联是否应为下联,就事实来说也应该是冰水比冰要感觉更凉一些的。个人看法,如果是下联求上联就更贴切,而且改成,,,,冰无冰水冰,,,才合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是冰更冷还是冰水更冷。好吧,对一个玩笑一点的上联。虎无虎妞虎,,冰比冰水冰。
由网友 认识我的都是真球谜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都对冰是否比冰水冰提出疑问,认为此联不通,要解释这个问题先看看摄氏零度在教科书上是怎么解释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零摄氏度。一般情况下因为热传导的关系,冰的愠度跟周围空气温度是一致的,也就是低于或等于零摄氏度(超过就会溶化成水)。所以说此联还是能说得通的。金镛先生认为此联不合对联之仄入平出还是有道理的,如若换位为征对上联亦无不可,只是先生不愿为此拉低自己水平,大家全当一乐耳!某虽不才愿替先生应对:侠无侠客侠。人胜人渣人。(可惜亦是平尾)虽亦存瑕疵,只是觉得比较符合金大侠身份而已。对的比较好的当属墨胜墨汁墨一联,大家觉的如何?
由网友 蓝色的海good 提供的答案:
"冰比冰水冰"是一个经典的逻辑谬误,也是一个著名的脑筋急转弯。这个问题是故意利用了"冰"这个词的多义性来制造逻辑上的混淆。
金庸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对语言和逻辑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和严谨性。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经常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强调语言要准确、清晰、严谨,不能产生歧义。因此,金庸对于"冰比冰水冰"这样的逻辑谬误持否认态度,是符合他的一贯思想和写作风格的。
总之,"冰比冰水冰"是一个典型的逻辑谬误,它利用了语言的多义性来制造混淆和误解。金庸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和逻辑学家,对这种谬误持否认态度是很正常的。
由网友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提供的答案:
这事儿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古龙说的,"我跟倪匡喝酒时想起这么一上联,我问倪匡对不对得出,他说我对不出,后来又问金庸先生,他想了半天说:此联不通。我乐了,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也对不出的意思。现在在书里作这注,要是哪个读者对得出,我,倪匡,金庸我们三一人送本签名著作。 "
另一个版本是金庸自己说的:"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徵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正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徵对。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心力。"
如今随着两位武侠泰斗相继作古,此事的真相早已成谜,大家见仁见智吧~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