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灼见新识 提供的答案:
能行是能行,但是由于该枪的后坐力较大,所以士兵端着机枪开火的情况是很少的。除非是遇到特别紧急,一般还是使用两脚架支在地上进行射击。
ZB26式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是布拉格厂的两名波兰籍设计师设计,由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的一款轻机枪。该枪外观上最大特色是就是弹容量为20发的弹匣装在枪身上方,和机匣左侧机械瞄准具的轮型表尺。
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各武器制造厂没有与ZB26式轻机枪类似的武器,因此ZB26式轻机枪大量的进入中国,到1939年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来自捷克的原装ZB26式轻机枪,约有32272挺。由于ZB26式轻机枪品质好,适合单兵操作,因此在国内有许多兵工厂对其进行仿造。在抗日战争时期,ZB26式轻机枪成为中国军队广泛采用的装备之一,中国士兵称其为捷克式轻机枪,简称捷克式或者捷克造。
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中国士兵
在许多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士兵们端着ZB26式轻机枪,狂扫敌人的画面,但是实际上,这种射击方式,除特别紧急的情况,一般是不会采用的。不采用的原因就是,由于该枪采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一种全威力步枪弹。采用这种步枪弹的自动枪械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大到射手难以控制,精度会很差。
自动枪械在发射全威力步枪弹后坐力大到难以控制,可以说是这种枪械的通病。例如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美国的约翰逊M1941型轻机枪、勃朗宁M1918轻机枪,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德军或者美军士兵在使用上面说的这三种枪时,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会用两脚架支起来使用。
中国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
对于营养较好的德、美军士兵来说,都难以控制,更别说抗战时期营养较差的中国士兵了。所以说,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情况,能行是能行,但是一般不会这么做。
由网友 今古讲堂 提供的答案:
捷克式确实是神枪!抗战期间,大约有16万挺装备到中国军队。日军回忆:捷克式20发子弹,就消灭了近10名日军。缔造了抗日战场的"神话"。
根据《东史郎日记》,东史郎亲眼看到至少有20多名日军,被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击毙。
捷克式轻机枪射击时状态非常稳定,一些熟练的射手能够用它击中数百米外的水壶。东史郎在日记中描述过一次战斗:当时,中国军队据守一座小高地,日军向高地冲锋时,中国军队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一个弹匣发射20发子弹,就击毙了近十名日军。东史郎本人躲进一个弹坑里,才捡回一条性命。由此可见捷克式机枪,精确度非常高。
20发子弹为何能击毙多名日军?这是因为:中国军队用的是间断点射,而不是连续扫射。
捷克式轻机枪为何深受抗日神剧导演和道具组的青睐?
在抗日神剧中,"捷克式"轻机枪堪称为神枪。主角端起它,犹如开挂一般,边跑边打,飞檐走壁,无限子弹,无限满血,对鬼子展开大屠杀。
此枪深受抗日神剧导演和道具组的青睐,它重量轻、枪托大、枪管长、上面有一圈又一圈的散热环,看上去很拉风很硬朗,非常适合剧中主角一边跑一边射击进行表演。
"是霸气,是有我无敌的霸气,是锐不可当的霸气,是一往无前的霸气,给我拿出独立团的霸气!"
这就是号称"亮剑3"的抗日神剧《雷霆战将》主角的霸气台词!
神剧中,八路军团长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冲锋,旁边的士兵忍不住大笑!笑得露出了一口大白牙!《雷霆战将》中就出现了这么一段雷人的情节。
捷克式轻机枪确实曾经是八路军连排战士的核心火力。
捷克式轻机枪(ZB26式轻机枪),由捷克兵工厂所生产,采用7.92毫米毛瑟尖弹,20发弹匣供弹,射速为每分钟500发,最远射程1500米。其20发装弹匣在枪身上方,瞄准基线移向弹匣左侧,枪管过热时可快速更换,此枪曾经风靡一时,远销各国,英国在此基础上,仿制了布伦式轻机枪。
ZB26轻机枪的操作方式:先将两脚架打开,调到合适高度,展开抵肩托板,打开弹匣座,进行间断点射。这是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的一个弹匣,只有20发子弹。作战时,根本不可能有无限量的火力,需要频繁更换弹匣。
编辑
如果想保持火力的持续性,则需要两三挺捷克式轻机枪共同配合。
而当时的中国军队基层作战部队,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轻机枪互相配合,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弹药。八路军平均至少200人才能有一挺机枪,一个连约160人,很多连队压根就没有机枪。
战士们打仗时,只能把机枪架好,节省子弹,进行点射,根本舍不得挥霍浪费子弹。而捷克式的精准度高,非常适合点射。这也是为什么仅仅20发子弹就可以消灭多名日军的原因。
实战中,捷克式机枪一般配置正副射手二人,枪管打热后,副射手将机枪固定环向上转取出热枪管,再塞入新枪管,整个过程不到10秒。但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欧洲战场。在中国战场,很少用到备用枪管(备用枪管往往被中国人用去制造另一支枪了),而且间断点射,加之其枪管外有散热片,增大了枪管的散热面,使得这款机枪能够连续射击,枪管也不容易因发热而导致无法使用。
英国在此基础上,造出了升级版的布伦式轻机枪,用弧形30发弹匣取代直形20发弹匣,火力得以加强。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装备了大量捷克式轻机枪和其仿制品。
来源主要是原装进口的捷克式ZB26/30,国内仿制的捷克式,和进口的英式布伦轻机枪三种。总量累计大概16万挺。
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资料,到1939年前,有30249挺捷克式轻机枪出口到中国,其中主要装备东北军等部队。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缴获了一大批。在东北军沈阳厂仓库、北大营等地,至少有2046挺捷克式轻机枪被日军缴获。
抗战期间,中国大量仿制捷克式轻机枪。全面抗战前仿制了大约25,000余挺,抗战全面爆发后仿制了大约6万挺。如:根据《中国近代兵工史》记载,天津的大沽厂,以及四川刘湘的21军修械所,均能够月产300挺捷克式;又如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后改名壬申制造厂、西北制造厂)也生产捷克式轻机枪,月产能达600挺。但枪管仍需要使用进口枪管,自己无法制造。
当年进口捷克式轻机枪,每挺都有备用枪管。而中国军阀很少舍得给机枪组配备第二根枪管。而是把这些备用枪管运去兵工厂制造第二挺轻机枪。
国产的捷克式轻机枪,质量不好,精度不足,经常出故障,生产供应也跟不上损耗。后来,国民政府根据租借法案,向英国订购了40000挺"勃然机枪"(英国布伦式轻机枪)。
以上捷克进口,国产仿制,英国进口,三项相加,至少有15.5万挺以上捷克式轻机枪装备到中国军队。
捷克式作为抗日神枪,名不虚传。其优良性能,也让日军羡慕不已。日本也在1939年订购了2310挺原装进口捷克式。
捷克式确实很轻,只有9公斤,理论上能够边走边射击。但是由于它供弹只有20发,边走边射,很快就打完,而且行走中绝对无法达到精确度,根本不能有效杀伤敌人,不仅浪费宝贵的子弹,而且自己也会暴露在敌人的射程内。因此不仅无法消灭敌人,并且还会很快被鬼子打死。
但捷克式轻机枪毕竟比较轻,战士们扛着它行军和撤退时,都是比较方便的。
由网友 深度工场 提供的答案:
捷克式机枪是可以端着射击的,很多视频也都可以看到美国的玩家使用捷克式机枪进行端射演示。而且抗战时期在向前进攻的时候,重机枪占领阵地进行压制射击,轻机枪是可以随同步兵分队一起前进,根据情况采用卧姿射击和站立射击。
主要是为了掩护步兵前进,还有在白刃战的时候,压制对手。抗战我国进口3万挺勃朗宁机枪就是因为这种机枪在任何姿态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行进间射击的效果最好。勃朗宁机枪还特别皮实,几乎不会出现故障,后来这种机枪在美军都是当做自动步枪使用的。
美军经常使用勃朗宁机枪进行行进间射击,无法行进间射击的是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因为其供弹系统非常奇怪,因此无法进行行进射击。所以,日军后来装备了弹匣供弹的96和99式轻机枪。
当然,不是任何士兵都可以进行行进间机枪射击的,因为无论捷克式,还是勃朗宁机枪都是9公斤以上的枪重,无论行军抗枪,还是战斗射击,都需要士兵有足够的力量。从这些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抗战时期,都是专门挑选强壮的士兵担任机枪手。
抗战最聪明的士兵会发到重机枪和迫击炮兵,体力最好的担任轻机枪手,其余材质一般的士兵则是普通步兵和扁担兵。
由网友 陈天刑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轻机枪的行进间短停射击,那当然是可能的。要知道这是轻机枪一种最主要的射击方式,现实中不仅轻机枪可以这样用,某些两用轻机枪或者改型重机枪也可以的。
不过虽然可以这样用,但是电视剧里的用法却不对。真正捷克式轻机枪的行进间射击方式,可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
一、轻机枪包括捷克式轻机枪都可以行进间射击
首先说清楚,轻机枪都是可以一边前进一边战斗的,在冲锋中发现目标,立刻站住以立姿进行短停射击,压制敌人的火力,这是轻机枪的重要用法,也是它的设计目的之一,更是其相比过去笨重的、只能原地射击的重机枪的最大优势。
捷克式轻机枪更是如此,它除了正常的卧姿射击之外,还专门设计了行进间射击方式,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转换。
至于某些大V一知半解,说什么轻机枪行进间短停射击没法瞄准啦,机枪全威力弹威力太大射手承受不住啦,那都是胡说八道的臆测。
在正确使用方式下,轻机枪哪怕是站着打也是非常稳的,而且压根不耽误瞄准。不信的话请看楼上这两位哥们儿,那机枪拿得是稳的一批。
二、两用机枪和某些改型重机枪也可以行进间射击。
其实除了捷克式,多数机枪都是可以行进间射击的。而这其中不仅包括轻机枪和轻重两用机枪,甚至某些重机枪改型以后,紧急时候都是可以行进间短停射击的。
在战友帮助下行进间射击水冷马克沁机枪
更有甚者,还有些极度凶残的哥们儿,如图中这位膀大腰圆的毛子,那是直接把12.7大口径机枪拿起来边前进边突突。
当然,这时候自然也不能要求什么精度了。不过好在机枪本来就是压制射击的,这种紧急情况朝着目标一梭子过去,也用不着什么瞄准。
三、影视剧里的行进间射击方式多数是不对的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机枪虽然可以一边前进一边战斗,但是可不是乱打,人家是有专门的射击方式的。如某些影视剧里一字排开、拿着枪管乱打那是肯定不对的,你也不怕被发热的枪管烫秃噜皮?
人家捷克式是有提把的啊,那个提把除了换枪管,主要用途就是让你站起来以后用的。
不过呢,有些影视剧编导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是考证不仔细,以为就是这样垂直提着打。
比如这部非常有名的《亮剑》,和尚拿着捷克式轻机枪提把进行射击的镜头,一度被不少军事爱好者表扬,说它还原史实云云。但是实际上,和尚这个射击方式也是错的!
要知道这个提把是可以折倒的,注意国军士兵使用捷克式的照片,多数时候都是将提把折倒的。
这张图就很清楚了,这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站起来冲锋的时候,左手握着提把进行快速射击用的。
所以,捷克式轻机枪卧姿射击时候是折倒提把的。当冲锋后需要射击时,是左手握住折倒后的提把,右手握住小握把开火的。这种攻防之间的快速转换,才是捷克式的正确使用方式。
当然了,在不着急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中布伦式那样,折倒两脚架用手握住射击,这样做的好处是也不会让炽热的枪管把手烫伤。
当然了,这样做有得必有失,特别是需要站起来的时候需要先收起脚架,当再次卧倒时候还要花时间打开,在战场上是要耽误一两秒钟的。而战局瞬息万变,关键时刻机枪停顿一秒钟都是生死区别,因此一般实战中很少采用。
所以,只有非战斗携行的时候,捷克式轻机枪的提把才是向上的。而真正实战使用的时候,哪怕是卧姿射击时也是把提把折倒,就是为了方便紧急情况下需要行进间射击。注意看的话,日军用缴获的捷克式的时候,同样也是折倒提把的。
可惜的是,至今并无影视剧能表现出这一细节,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由网友 烩志 提供的答案:
行进间射击,在进攻同时还能压制对面的一种射击法。当年一堆轻机枪(伪)设计时候就考虑到了,比如布伦、比如BAR,当然也包括捷克式ZB26。↓,操ZB26的德军。这就是ZB26的行进间射击姿势
当然作为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武器,站姿连续射击也是很难控制的..比如下面这个胖子重心靠后了
正确姿势应该这样
还有就是行进射击也可以不抵住身体任何部位,比如毛子这种战斗民族牲口拿着12.7mm的机枪行进射击
由网友 老霍家那小勇 提供的答案:
电视剧中,基本有两种,第一种,端着枪管打;第二种,拎着提把打。
我们先说端枪管的。敌人打不打得中不说,自己的手一定先被烫熟!连续射击时,枪管是很热的,以至于战场上,机枪副射手需要经常更换枪管以保证持续射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用手去抓烧红的钢管,是什么样的酸爽。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拎提把的。ZB26的后坐力很大,而且是很重的,开枪射击完全没问题,但是命中率嘛,基本全靠信仰,很难打中。因为实战中,绝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片人,无脑往前冲,而是人与人之间有15到20米的间隔,展开队形冲锋。除非找到掩体,不然也没有谁会在冲锋的时候立正,然后瞄准射击。
所以实际上,ZB26,是展开两脚架,枪托抵肩射击的,机枪手不会端着枪射击。在冲锋的时候,机枪手通常不会跟随部队一起冲,而是在队形的侧翼,用密集的火力压制对方射击,或者把枪口抬高,采用超越射击的方式,打击对方阵地后方敌人。
机枪手一定是敌人重点照顾的对象,所以,暴露出来的部分越少越安全。卧姿射击是最合适的姿势。
还有一点,ZB26是20发弹匣供弹,就是短的,直的弹匣,电视剧中那种弯的,有加强筋的弹匣,实际是AK47的弹匣。道具嘛,最多是空包弹,所以不必考虑枪管口径,只要在机匣部分稍作改动就好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