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史晓生 提供的答案:
咱就先不说项羽武器的问题,单是拿古代战神和现代普通人比,就相当不科学。
项羽是什么人?西楚霸王,古代名将,其武力值,基本上是公认武将天花板,放眼上下五千年,能在武力值上胜过项羽的有几个?
只要不是神怪小说里的人物,其余的,差不多都略逊项羽一筹。
况且,有句老话叫做"穷文富武",啥意思呢?在古代,能练武的,差不多都是家里有钱的才行,没钱压根不行。
换句话说就是,古代要想在武力上达到常人达不到的水准,那都是钱堆出来的。
比如,你要练武,首先吃喝得跟得上吧,起码肉类得管够吧,没钱的穷苦人别说吃肉了,能一日三餐吃饱就算不错。
其次,既然是练武,自然是想要日后走这条路,当兵打仗,建立军功从而升官加爵。
所以,你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练明天不练,必然是每日练习,而这么一来,必然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家里减少了一个劳动人口。
少一个劳动人口,意味着该家庭就减少了一份收入。
古代的各种徭役相当重,少一个劳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影响巨大的,尤其还是男性壮劳力。
而能天天练武的人,必然是不用有这个担忧的。
也就是说,人家是家里不需要考虑因为减少一个劳力,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这个因素的,故而才会全身心的,专职练武。
单是这一点,就基本超越了古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说得简单点,那就是类似于项羽这样的人,属于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职业选手",他们的职业就是干这个的。
举个例子,现代的普通人,哪怕是吃的再好,生活条件再不错,但能和现代的专业运动员比较吗?
答案是肯定不能,专业运动员秒杀普通人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像项羽这种人,他们既是职业选手,又无生活生存之忧虑,加上各种吃喝能敞开了供应,这样的人,能举起普通人举不起来的武器,也是正常现象。
再者说,古代练武之人,其中的过程也是相当严格的。
不管是师从他人,或者是自己练,都是往最严格的方向去练,为啥呢?很简单,练武自然是要上战场的,而上战场,那是有可能会没命。
这不像我们现代人在健身房,练的累了你可以休息一会,也不像运动员,即便是输了比赛,也只不过是名次问题。
古代练武之人上战场,输了那就会要命。
因此,古代的练武之人,都是尽可能的去激发出身体的极限,说白了就是往死了去练,毕竟他们都知道,练习时受到苦,比着战场上的残酷,要轻松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古那些练武的人比现代人强,是不是也属于是应该的。
即便如此,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还是有不知道多少个日夜苦练的人,会在某个瞬间丧命,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那都是经过无数轮淘汰后,幸存下来的牛人。
这样的牛人,举起点普通人举不动的武器,是不是也正常?
而放到项羽身上,他更是牛人中的牛人,不管是在演义小说里,还是在正史上,对于他的武力值评价,从来都是极高的。
你可以说项羽智谋什么的不行,但从来没人说他武力值较差的。
因此还是那句话,不要拿古代类似于项羽这种职业选手(并且还是高级别的职业选手),去和现代的大多数普通人来做对比,得出所谓今人不如古人力气大的结论。
真要对比,也得拿现代的普通人和古代的普通人去比,这样才有对比性。
还有就是,像项羽这样的牛人,上下五千年才出了几个?就算不说项羽,哪怕是手持陌刀,直杀的敌军"人马惧裂"的李嗣业,能和他的武力值比肩的,才有几个?
答案是整个上下五千年,这样的猛人满打满算也没几个。
之所以要说这些,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古代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有天生神力的人出现,但是,这只是几个个体。
进而言之,个体不能代表群体。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小区里,某一个业主乱扔垃圾,随便停车,总之就是素质极差,但是,你能说这个小区的所有人素质都很差吗?
显然不能,也就是不能以偏概全。
总之就是,古代时期,是有可能出现天赋迥异之人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在综合体能上,比现代人还厉害的人,但这只是个体,并不代表着古代人全部都是如此。
因此,用项羽这种万里挑一,甚至是十万里挑一之人,看他举起了普通人拿不动的武器,然后就说古代人真牛,现代人真拉胯,这种片面的说法,显然极其不科学。
真要是两个普通人,一个现代的一个古代的,两者放在一起,未必现代人就比古代人差,毕竟在营养摄入上,现代人就已经甩古代人几条街了。
或者,让古代的普通人去和项羽比较,我相信,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会被项羽当场秒杀。
再来说说武器重量这个问题。
项羽的武器,据说叫"霸王戟",同时据说其重量达到了三百斤,但实际上,这只是演义小说的一种夸张写法。
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项羽的勇武。
而在正史上,并没有具体提及项羽使用武器的名称,甚至包括他经常使用什么武器,都没有准确交代。
不过,史料中倒是也有部分线索。
史料记载,项羽的叔父项梁,早年间曾教导项羽剑法,但项羽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理由是剑术即便再高,那也是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那就学万人敌之术。
从这里就能看出,项羽是会剑术的。
之后,项梁准备起事,就命项羽将会稽郡守殷通杀死,而这就在史料中明确记载了,当时项羽是用剑杀了殷通。
於是籍(指项羽)遂拔剑斩守头。---《史记》
到了项羽开始带兵之后,按照当时士兵和将领的普遍装备来看,除了远程的弓弩之外,近战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戈、矛、戟、剑这四种。
除此之外,秦末部分士兵还配置了弯刀,而依此推论,项羽带兵上战场后,所用的武器,也无非是这几种。
但不管使用什么武器,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都不会太重。
士兵上阵是干什么去的?答案是杀敌去的,而不是上去秀肌肉的,这么一来,如果武器太重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那就是士兵无法轻松自如的挥动武器。
不管你是用武器格挡也好,还是用武器拼杀也罢,起码的一点,就是能把武器操起来用的得心应手。
如果你连挥舞起来都费劲,那就等着被对方砍成几段吧。
所以,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们的武器,第一要素就是轻快(当然是保证坚固和耐用的前提下),做不到让人挥舞自如的武器,无疑就是不合格的。
而将领同样如此,就算将领身体素质比一般的士兵强,他们的武器,也顶多在材质上、做工上会比士兵们使用的制式武器强点,但你要说比士兵们的武器重上几倍甚至几十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说吧,也许将领的武器确实比普通士兵的重(毕竟材质好),但也不会重太多。
像那种项羽使用的霸王戟有三百斤重这种说法,稍微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姑且按照三百斤来算,秦末时的三百斤,约等于一百多斤(当时千斤差不多是现代的600斤到700斤)。
项羽是比普通人强,我们也不怀疑他能举起来一百多斤的东西,毕竟史料中记载了他"力能扛鼎"。
但问题就在这里,操着一百多斤的武器上了战场,就算项羽天生神力,但是他能挥洒自如吗?
我估计这有点困难,至少在临阵杀敌时,这种武器,远不如一把弯刀,或者是一杆长矛用着方便。
再者,项羽拿着这种武器杀敌,是步战还是马战?
步战的话,他确实会拿得动,但是也会影响他的移动速度,同时也会影响他的发挥,毕竟一百多斤的武器砍出去再收回来,所耗费的力气更大。
除非项羽是永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不然他早晚会累趴下。
如果是马战,那就得考虑他的坐骑会不会承受住这个重量,要知道项羽也是一名壮汉,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瘦弱之人,他起码也得有个一百多斤的体重吧。
加上一百多斤的武器,那就是三百斤往上了,承载着这份重量,马匹还得完成冲刺等动作,这也太难为战马了。
所以就是,依照项羽的身份和地位,他的武器肯定与普通士兵不一样,材质也好,重量也罢,都会强上一些。
但是,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手持三百斤武器这种离谱情况的。
或者就是,项羽有这种三百斤的武器,但并不是上阵杀敌之用,而是为了显示他孔武有力,也为了彰显他的勇武的一种象征。
换句话说,就是摆在那里不怎么动的。
最后再说说古代普通人是不是真的比现代人力气大这个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说古代人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所以不管是劳作什么的都得用人力才行,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古人就相当有力气。
而现代人不怎么劳动,所以没力气,也就不如古人。
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为什么呢?很简单,现代人虽说不怎么下大力气劳动,但是,在营养摄入上,可是远远胜于古代人的。
毕竟在古代,吃不饱是常态,并且很多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食品,是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出现的。
另外,现代的各种发达技术,让我们在家里就能吃到天南海北的各种食物,而古代没有这些条件,他们又能吃到什么?
说句不夸张的话,现代随便一个人,至少在饮食上,都比古代的中小地主强。
所以,拿古代经常吃糠喝稀的人,和现代大米牛肉以及各种奶制品随便造的人对比体能,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此外在劳动方面,古代人劳动,那是迫不得已,换而言之,他们看似力气很大,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体能。
这就好比很多长期干重度体力活的人,猛一看确实力气大,但是过几年你再看,大多都是疾病缠身。
这也是为何古代人寿命不长的原因之一。
而现代人,体力劳动少了不假,但由于各种营养的摄入,整体寿命要比古代人长的多,包括在疾病方面,也较之古代减轻了不少。
那些说古代人吃的都是绿色产品,同时得病也少,纯粹是脑子秀逗了,感觉古代人得病少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稍微有个什么病就会要命,很少有机会让你去各种治疗。
一得病就基本宣告死亡,这可不就是得病少的原因,毕竟得病的人都死了。
言归正传,所谓项羽使用重达三百斤的武器,这可以肯定是小说中夸张的说法,史料上从来没这么说过,另外,不排除古代有天生神力的猛人,其身体素质能超越绝大多数人,但那毕竟是少数,不代表整体,因此,不能就凭一两个特殊的人(尤其是像项羽这种战神)的表现,就说现代人不如古代人,这说法属于是不尊重科学。
由网友 猫眼观史 提供的答案:
300斤的戟,考虑过乌锥马的感受吗?这个300斤的依据是哪里来的?就算是传说,那也只有129斤。
霸王戟也叫天龙破城戟,对于天龙破城戟的描述也是出自《楚汉争霸演义》,说是项羽的武器,长一丈二尺(相当于现在的4米),重129斤,杆就有碗口般粗细,是项梁采用会稽陨石打造而成,形如巨虎头盘龙,项羽更是自创"单手十八挑"。
倘若是129斤自然是有人可以拿得起,但是300斤就很少了,这主要是为了凸显项羽天生神力,因为项羽故里有一把霸王戟,很多人都被吸引,但是没有人能够举起它,要知道这在项羽手里就和耍棍似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这里面的扛自然就是举的意思,而项羽举的鼎有千斤,不过有夸张成分,根据秦汉时期的记载,那时候的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千斤就是258.24公斤,而现在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冠军伊朗人拉扎扎德抓举213公斤,挺举263公斤。
况且项羽举的鼎还是不规则形状,三起三落,如果让拉扎扎德来举,怕是举不动,那么为什么现在人的力气不如古人?
1997年,河南中牟出土大量墓葬群,其中就出土了一件将军的兵器,经过鉴定,这个武器的重量足足有60斤,难不成古人都喜欢用这么重的武器吗?
现在人不如古人力气大,无论是农民还是军人,都应该是比不上的。
主要原因应该就是社会环境引起的,首先在农耕社会,人们都要种田、砍柴,就连耕地都是人力,后来才有牛,对比现在,很少经常干体力活的,当然这只是对比普遍人,有的人同样都是体力活,但是在古代,每天都是如此。
古人没有机动车,都是推车,种田干农活,都是肩膀扛或者手提,要么推车,哪像现在有种田种地,比以前轻松了很多。
即使是军人,且看看古代士兵如何训练力气,就连拉弓都要时常训练,汉代一石大约是 27.65 公斤,五石是 138 公斤,这种应该只是练习拉力的弓,肯定不是实战用的弓,日积夜累,力气自然就会增大。
还有古人也经常锻炼身体,练力气,他们认为,自己不强大很难生存下去。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由网友 品点历史 提供的答案:
历史上的项羽确实是力能抗鼎,力大无穷,但是300斤重的戟,不仅要拿得起来,还得舞的动,这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极限了。
史记里面记载:"籍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又名项籍,籍说的就是项羽,八尺有余,是多高呢?秦朝时一尺约23厘米,就是说,项羽是一个1.85米的大汉,这个身高放到现代也非常高了。力能扛鼎,这个就不好具体说了,这样,我们在历史上找几个案例对比一下。
历史上有记载的,能举鼎的牛人就那么几个,一个巴掌就数的过来。
秦武王举鼎
史记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秦武王姓嬴名荡,叫嬴荡,这哥们不仅自己是大力士,还特别喜欢招募大力士,力气大的去了都封个大官。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一日,闲着无事,跟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没扛住,把脚砸断了,没多久就去世了。时年二十三岁。
淮南王举鼎
还是史记记载,"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厉王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封为淮南王。也是个大力士,不过这哥们后来想谋反被杀了。
广陵王举鼎
《汉书》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胥即刘胥,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讲到这里,不得不说,这老刘家的基因真是强大。刘胥不仅能举鼎,还能空手和野熊搏斗,真是秒杀现在什么的战斗民族。不过,这哥们也没得什么善终,他因为没有继承皇位心里不满,诅咒汉宣帝,被宣帝赐死了。
高涣举鼎
《北齐书》记载:"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高涣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第七子,力大无穷,武艺,才华都很拔尖。高欢死后,高洋继位,当时有句谶语,"亡高氏者黑衣也"。高洋问手下,什么东西最黑,手下说,最黑的莫过于黑漆了。而高涣是第七子,"七"通"漆",于是,高涣被高洋处死了,这应该是死的最冤枉的一个了。
不过这几位举鼎的哥们都死的太早了,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和敌人的交战记录,所以,我们可以说,项羽的在历史上至少是能进前三的大力士。
比较真实就是明朝的大刀将刘铤,据《明史》记载:铤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运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朝的一斤约590g,刘铤的大刀换算过来就是现在的140斤,这个还比较靠谱,但那也已经非常重了。而且这只是武举的考核项目,战场上讲究的是灵活轻便,不会用这么重的大刀的。
(刘铤的大刀)
所以说,虽然项羽是一个少有的大力士,但也不可能会拿的动300斤的戟,更也不会拿300斤的戟上战场的。不过,他的武器几十斤还是有的。而且看项羽的画像,应该是那种大力士的身材,少说也有两百斤,想象一下,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重200多斤的壮汉,全身披挂上甲,手持一把几十斤的画戟,在战场上简直就是一辆重型坦克,小兵看见了,躲还来不及,那还敢上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除非那些专门进行力量训练的职业人员,现代普通人肯定是没有古代人力气大。
我是一卷青史,创作不易,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这里每天都有好看的历史!
由网友 抱着你我湿透了衬衫 提供的答案:
我18岁在毛坦厂上班,切割毛毯,一卷没有切割的毛毯重600多斤,中间一根轴一头先放在一个卡口上,另一头靠人力搬起来挂在另一头卡口上。最开始觉的这个简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每一次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搬上去,我也经常因为这一关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搬不上去,后来过了半年我竟然一个人就可以搬上去了!也就是说古代的人每天就是玩那些又沉又重的兵器,那是看家的玩命的东西。也许再过50年很多人觉的扛起来200斤玉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说是远古吹!记住你永远不能用现代人的力量衡量古人的力量!你也不能用现代人的武术衡量古人战场的杀人技!
由网友 京城女稗官 提供的答案:
项羽的霸王戟300斤,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抓举或者挺举并不是难事,但肯定无法舞起来杀人,所以你的问题想问是在体质、健康方面今人是不是比不上古人。真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从人类生命考古数据来分析。
1.秦汉时期,战乱频繁,"矮子里面挑将军",男性参战低龄化容易对身材魁梧的将领神化
从出土人骨的骨龄分析,项羽所处时代,男性普遍死于壮年期(24-35岁),而男性高于1.5米就算成年,因此会有大量的"娃娃兵"出现,实际上随着战争持续,娃娃兵出现的越多,平均寿命就越会被拉低,这样普通士兵所能使用的兵器重量,跟已经是将领的成年男性兵器重量会有很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对项羽霸王戟300斤的神化。
尽管从整个进化史上来说人类平均身高在逐步增加,但放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变化并不显著,从出土资料可以看出,项羽所处秦末汉初,男性身高在163-181cm之间,平均为169cm,看起来跟现在差不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量娃娃兵的出现,他们很可能只是刚刚超过150cm。古代的著名将领呢,无不身材魁梧,天赋异禀,按照史书中项羽身高八尺的记载,大概也是超过180cm,这中间的差距真的可以解释"矮子里面挑将军"的俗语,换句话说,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官兵,都是挑选身材高大的人。
以项羽的身高,相比对于他所带领的军队,是极有震撼力和说服力的,所以武器会相对厚重硕大,跟普通士兵比起来,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应该是霸王戟被虚化为300斤的最朴实原因。
2.战时营养、保健、出身问题也是加大将领与普通士兵体质差别的原因
天下大乱,种田之人减少,民以食为天,战乱更会加大食物的匮乏。因此,低龄士兵的加入,由于长期的跋涉,即便侥幸生存下来,也会因为营养问题造成发育的迟缓和不良。所以,即便是两个预期身高和寿命差不多的人,在出身贵族和普通士兵的影响下,一个不愁吃喝,骑马打仗,营养、保健条件优渥,但一个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长久以来,两人的体质上会有巨大的差别。
所以,这种战时的营养、保健、出身等问题会把体质的差异进一步拉大,要知道,秦末汉初,已经乱了几百年,贵族和普通人的体质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本身就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差距,在生活、营养、成长条件的对比中又会拉下一筹。
西汉出土的人骨材料,经过科学的计算公式推算当时的营养状况,将军和士兵的身高重量比竟然达到两倍的差距,可见影响之大。这就相当于让姚明吃饱饭跟一个身高1.7几天没吃饭的流浪汉比赛举重,在流浪汉看起来,自己能举动30斤,但姚明是自己的10倍,因此这种现实体制力量的差异也是300斤霸王戟的由来。
3.今人不见得比不上古人,古人也不一定比今人差,关键是条件要对等
分析了以上由于战时男性年龄、出身、营养、保健条件下的身体条件,其实就是要回到你的问题,今人和古人,在体质上会有哪些差异呢?实际上,在条件对等的情况下,项羽是今天的江苏人,是典型意义上的汉人种,所以排除了民族人种的差异。
项羽的身高在今天看来也是可以的,加上营养条件可以,经常锻炼,天赋异禀,所以体质条件非比寻常,但这样的标准在今天看来,哪怕是四线城市的健身俱乐部,也能找到一两个跟楚霸王扳手腕的人。
但要整体比较项羽时古人跟当下的体质,显然他们在营养、保健上有所不足,但胜在经常锻炼,搏命求生,今人的营养、保健条件高,但由于不经常锻炼,精气神不集中,真要随机各派10人对垒,胜负未可知。
概而言之,按照人类生命考古学的分析,项羽300斤霸王戟能拿起来,估计也是摆设,用以威服不下,项羽不会拿着对阵杀敌。若对比今人与古人的体质,在人类生命长河中,2000年的进化真的不够明显,也不够显著,在各自的时代中各擅风流,应该说不分伯仲。
由网友 孤客天 提供的答案:
项羽人称西楚霸王,是秦末纷争中最有实力、原本最有可能称霸天下的人物,只不过后来出现了一个刘邦,在与刘邦争斗落败后,他才错失了江山。
不过虽然项羽在那次纷争中落败了,但是他身上的英雄色彩却仍旧吸引了很多后人的喜欢,在人们把目光聚焦到项羽身上的时候,他所用的武器也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项羽所用的兵器是一柄分量很大的戟,关于项羽所拿的戟重量到底有多少,一直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
在很多演义小说中,有说项羽武器重达300多斤的,也有说项羽的武器重有100多斤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那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在史料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说过项羽的戟有多重,那些我们所明确知道的重量,都是一些历史演义作家为了体现项羽的英勇虚构描写出来的。
项羽的武器不太可能有300斤
如果项羽所拿的戟真如同提问中所说有300斤的话,那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概念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不同时代的重量标准都是不同的,在秦朝的时候,一斤等于现今的252.8克,而在汉朝的时候,一斤等于现如今的248克。
秦朝、汉朝两个朝代的重量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数字却是相近的,总的来说,那些年代的一斤大概相当于现如今所说的半斤。
如果真如演义中所说有300斤的话,那项羽的戟重量就在现如今的150斤左右。
要是仅有一百多斤的货物,很多人是可以轻松扛起来的,不过大家要知道,项羽使用的是武器,要求的是能轻松自如地使用。
再加上一般长棍形的物体拿起来都会比寻常物体费力很多,所以项羽的戟要真有150斤的话,那就有点惊世骇俗了。
通过种种人体力学的角度来判断,我觉得300斤的说法放在战场中是有点不太切实际的。
项羽举千斤鼎在历史中是有可能存在的
不过虽然在各种史料中并没有确切记载项羽的武器有多重,但是对于项羽的力气,却有着一定的记载。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说到,项羽年轻时就可以举起一个巨大的鼎,这点,是对于项羽巨大力气的一个重要描述。
不过同样,史记中并没有对项羽举鼎的重量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因为那些年代的鼎普遍重量惊人,而项羽举鼎的事情能被格外挑出来描写,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项羽所举的鼎必然不是普通人能举起来的鼎。
据后世人的推测中,项羽所举起的鼎可能有当时的一千斤。
真要是如同估测中所说有当时1000斤的话,那项羽举起的这个鼎差不多等同于现如今的500斤。
如果是500斤,我觉得这件事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虽然说起来难以置信,但是对于一些真正的大力士来说,500斤从来都不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难题。
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力士中,几乎每个人都能扛着一个500千克、1000斤以上的杠铃进行深蹲,或者躺下来卧推杠铃。
其中,有人更是创造了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纪录,比如依靠自己的身体力量拉动一架波音飞机前行,或者在躺下来的时候,凭借着腿部力量把一台重量惊人的大卡车给推举起来。
从这种种大力士的行径,我们就可以想见人体力量的极限是有多么的可怕。
因此,如果说项羽能把一个500斤左右的鼎举起来,我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现如今人们力气确实普遍不如以前的人
至于要说现如今人们的力气不如古人,我觉得大体上是对的,当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每个时代都有顶尖的大力士、都有一群力气特别特别庞大的群体, 要论到这个群体的力气,在各种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衡量的。
但从普遍性来说,以前的人力气确实比现如今人们的力气大很多。
如果大家在农村生活过并和一些农村的老人攀谈过,那大家或许就会对以前人们力气的大小有比较强烈的感受了。
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干活大多数凭借的都是一身的劳力,在久而久之的劳动以及熟练下,他们就练就了一身很好的力气或者掌握了一些搬运重物的技巧,有时候,搬运两三百斤的物品,其实也都是不在话下的。
而真要让现在的人去搬两三百斤的物品,除非一些专业运动员或者一些经常干重活的老把式,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可能搬动得了这个重量的。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能从食物里获取的能量、营养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也因为现如今人们体力开发不足够、体力劳动少了很多的原因,所以从大体上来说,现如今人们的力气确实是比不过古人的。
所以说提问中项羽霸王戟300斤重量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是一些小说家为了艺术表现塑造出来的,而要轮到现如今人们和以前人们的力气,从大体上来说,现在的人确实普遍比不过以前的人。
由网友 竹墨清韵 提供的答案:
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一块长度大概在30左右的场地上,用一根棍子扛着8个成年人,在那场地上走了一个来回。这事在我们那里,很多人都知道,老一辈的人,有不少人都亲自在场看到了这一过程。8个成年人外加一根根棍子,保守估计,重量至少在九百到一千斤,这个重量,换成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爸能扛500斤左右,而我只能扛一百多斤…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确实没有以前的人能扛了。但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的身体扛不了那么重(理论上),而是我们缺乏相应的体能锻锤炼。以前的人,从小到大,差不多每天都在从事重体力活,经年累月下来,肩上能扛的重量,自然而然的重起来了(举重运动员和大力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由网友 邓海春 提供的答案:
作为楚汉传奇的风云人物项羽,至今仍旧会被后人时常提起,被誉为一代战神的他被后人评价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项羽确实不简单,而令后人更加好奇的是他的武器霸王戟,又名天龙破城戟,此戟长度有一丈二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4米左右),重达300斤,而项羽当时却凭借着这把霸王戟冲锋陷阵,斩敌无数,足可以看出项羽臂力异常强壮。而现在却很少有人能够拿得起这把霸王戟,是现代人的体力远不如古代人吗?
戟是形制为戈和矛的共同体,既有直刃又有横刀,这样就具有双重的杀伤力。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武将都会使用戟作为作战武器,比如项羽,薛仁贵、郭子仪还有典韦等人,而这些名将的戟大都是重达百斤以上的,可见古代不少将军的武器都是"重量级别的"。这也是自身实力的一种展示。要论武器重量,一定要提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隋唐演义传》曾记载:其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铁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虽然古代的度量衡跟现代有差异,但是能拿起百斤以上的武器在战场挥洒自如,这个本事也不是一般小兵就可以拥有的。
再者在古代时期,骑马作战兵器讲究的是求重,步兵作战兵器讲究求轻,骑马作战并非电视剧里两个人挥舞着兵器打来打去,而是靠着战马向敌军冲刺的速度带着重兵器形成惯性给予对手致命一击,靠着是技巧而非蛮力,所以在战场上能舞动越重的兵器就越有优势。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高大威猛,臂力惊人,能举起高大厚重的大鼎,在吴中子弟中,名气甚旺,令人敬畏。项羽能挥舞300斤重的天龙破城戟,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人的体质肯定要远远落后于古人的,古人大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在劳作中身体得到了锻炼,各方面的身体机能相对来说都会比现在大部分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现代人强。要是咱们再把时间距离拉近到"50后到60后"这一拨中国最勤奋的一代人中,他们大部分人的体质都还是不错的,曾经担着200多斤的柴火走十几公里的路到县城换肉吃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力气大的能抱起400多斤重的发动机,村里常年耕作的老奶奶也许体力都会比你还好。
现代大部分人吃好睡好,又缺乏体能锻炼,长期工作犯上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病,再加上环境污染、饮食安全隐患等影响,身体素质肯定是比较差的。如此看来,项羽的霸王戟现在很少有人能扛得起来,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18年,浙江的石智勇就以抓举163公斤,挺举197公斤,以总成绩360公斤的优异成绩包揽三冠,再次突破了举重记录!但是倘若拿石智勇与项羽相比,肯定还是会比不过项羽的,因为两人一人是为了竞技,而一人是为了战场的生存。
而比体力的话,笔者全世界只服一个人,那就是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这个地球。不服来辩,欢迎留言交流。
由网友 李玄麟 提供的答案:
神话并非神化,我认为项羽力能扛鼎,武器重达300斤是完全有可能的。
很多人用看似"科学"的理论计算着霸王戟的重量、长度等,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一人性。
- 秦朝末年,天下百姓在秦始皇的暴政下苦不堪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英雄的出现是无比渴望的。
项羽若没有过人的本领,怎么可能受到百姓们的推崇。
力能扛鼎,必然是只有他才能扛的起来,别人扛不起来,才能成为千古佳话。
毕竟鼎就在那里,想要一举成名超过项羽的人,直接去扛就是了。
但如果有同样一个人扛起来了,那这个事情也没有必要流传千百年。
我不知道这个鼎到底有多重,但在那样一个时代项羽的力气绝对是最大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说的就是项羽,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厉害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古今对照想一想。
300斤这个数字在我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毕竟如果300斤都扛不起来,我自己都很难对他产生崇拜的心理。
2.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大汉拿着300斤的武器,马怎么受得了?
所以,自古以来战马就是非常重要的战争资源,但凡猛将无有不爱,赤兔、的卢、乌骓⋯⋯
汉武帝曾经为了汗血宝马发动大军远征西域,可想而知战马到底有多重要?
两军对阵,猛将交锋,兵器比对手重一分,打下去的力道就能猛十分,一个措手不及就会骨断筋折。
战马能够驮着猛将及兵器多跑一个回合,就能多一分胜算,顶级的战马驮个几百斤,大战个几百回合应该还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3.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高的战斗强度,人和马怎么受得了?
首先,武将只有在上战场的时候才会披挂着甲,拿兵器,有专门的人负责抬刀,平时都是不用的。
就算是我,我也不会天天把几百斤重的东西压在自己心爱的马上。
其次,战斗的时候不是把武器横在空中的,那是拍电影。
真正到了战场上的时候,武器一般都是拖在地上的,毕竟一丈多的长度,就像关羽的拖刀。
这不仅是在给自己省力,也是在给马省力,高手过招,这一点点力气可能就会决定胜负成败。
第三,真正的发力只是在交锋的那一瞬间,几百斤重的武器在一个巨大的初速度下,可以将人和马砸的四分五裂。
越重武器在这个时候优势就越明显,一般人根本就挡不住,结果就只有一个下场一一死。
这就是项羽纵横沙场、无往不利的原因。
今人也能做得到,只是我们都是今人中的普通人。战争方式也改变了,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去训练马战。
马战取的就是势,即使不用力,兵器倒下来都能把人砸死。
用力的时候,也会用到借力使力,否则回环困难,太极、马步都由此而来。
由网友 手机用户6685064551 提供的答案:
九六年游山东,参观泰山地下的岱庙,两旁放有古时的兵器,铸铁的砍刀,铁枪等。那时管的不严,好奇之下拎起来挥舞一下,有六七十斤那时我二十出头,但感觉不能自如挥舞,更不用说上战场用来战斗了,感觉太重了,那个东西挥过去、真不知道怎么挡。后来游汕头的南澳岛,衙署门口有一块郑成功留下的试兵石150斤左右,我拎起来了,古时能拎起来的可以入伍,我看现场拎起的人没几个。可见古人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力气应该是比现在的人更好。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