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恋山堂掌柜 提供的答案:
可乐目前专门针对对照实验的成瘾研究专题不多,我找了好多资料都没有看到,我在想是不是可乐公司钞能力比较强,比较少有专题资料,这么全球流行的饮料居然没有什么研究资料,不太靠谱。我想说可乐作为一个高糖份,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完全是有成瘾能力的。
软饮料成瘾的类型
医学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软饮料成瘾的公认专业术语,但是可能被视为软饮料成瘾的因素可能属于其他公认的疾病。这些包括:
物质使用紊乱: 这通常与酒精、毒品和烟草等物质有关,但它也可以适用于咖啡因,而咖啡因是许多软饮料的关键成分。这种障碍涉及过度使用某种物质,尽管其后果有害。
饮食失调: 有些人可能由于饮食紊乱而过量饮用软饮料,如暴饮暴食症。
行为成瘾: 一些专家认为,某些行为,包括过度消费某些食物或饮料,可能会成瘾,其方式类似于物质成瘾。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在医学界没有被广泛接受。
糖成瘾: 虽然没有被正式确认为一种疾病,但科学界对是否有可能像对毒品或酒精上瘾一样对糖上瘾的问题正在进行研究和辩论。软饮料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糖,大量饮用这些饮料的人可能部分是因为它们所含的糖而这样做。
还值得注意的是那么恰好我还看到一个研究,发表在《BMC Research Notes》上的一个案例研究报告了一个40岁的女性,她患有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认为自己对可乐上瘾。在抑郁症发作期间,她每天的可乐消费量增加,而且她符合ICD-10的依赖性标准。她对可乐的过度消费与疲倦、缺乏能量、注意力不集中和难以入睡有关。通过认知疗法,她能够减少可乐的消费,这导致了她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改善。
可乐和类似软饮料的成瘾性主要是由于两种关键成分:咖啡因和糖。
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它的作用是阻断腺苷的作用,腺苷是一种参与睡眠的大脑化学物质。当腺苷被阻断时,你会感到警觉和清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适应咖啡因的持续存在,并对其产生耐受性。这意味着你需要消耗更多的咖啡因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当你停止饮用咖啡因时,你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和烦躁。这可能会形成一个依赖性的循环。
糖: 可乐饮料通常含高糖。当你吃糖时,它会触发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这是一种使你感觉良好的神经递质。这种多巴胺的释放可以导致快乐和奖励的感觉,这可以使你渴望更多的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导致对糖的依赖,类似于一些人对毒品的依赖。
咖啡因的成瘾机理
咖啡因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它存在于许多饮料和食品中,包括咖啡、茶、巧克力和可乐饮料。
咖啡因作为精神兴奋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其作为腺苷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部分通过它们与多巴胺受体的交互。
扁桃体的中央核,一个涉及恐惧条件反射的大脑部分,在咖啡因的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腺苷对扁桃体基底核棱镜神经元的谷氨酸传输的控制特别关键。这是通过两种类型的腺苷受体,A1R和A2AR进行调节的。A1R介导的抑制或A2AR介导的活化这些棱镜细胞导致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咖啡因对这些腺苷受体的影响可能是其对焦虑效果的一种机制。
咖啡因在低剂量时可以有抗焦虑(减少焦虑)的效果,在高剂量时可以有焦虑产生(产生焦虑)的效果。这种效应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可以变化,这种变异性的一部分可能是由于腺苷A2AR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
刺激: 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感到更加警觉和精力充沛。这对感到疲惫或呆滞的人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提高情绪: 有些人可能会使用咖啡因,因为它可以提高情绪,提供暂时的幸福感。
戒断症状: 定期饮用咖啡因会导致身体依赖。当经常消费咖啡因的人试图减少或停止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头痛、疲劳和烦躁。这些症状会促使人们渴望消费咖啡因来缓解这些症状。
习惯性消费: 许多人将咖啡因纳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他们可能习惯性地在早上喝杯咖啡或在下午喝杯可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导致某种形式的心理依赖。
至于可乐饮料,它们确实含有咖啡因,但通常比咖啡或茶的含量低。一罐12盎司的可乐通常含有约34毫克的咖啡因,而一杯8盎司的咖啡则含有95毫克的咖啡因。然而,可乐饮料也含有糖或人工甜味剂,一些人可能会对甜味产生好感,这可能导致习惯性消费。
虽然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比一杯咖啡少,但经常或大量饮用仍然会导致对咖啡因的依赖。
糖的成瘾机理
研究表明,糖可以刺激大脑和身体的变化,让人联想到成瘾。一篇评论强调,对糖的欲望是由大脑奖励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所推动的。这些变化也改变了饥饿-饱食的连续性,即使在不需要能量的情况下也能促进消费的开始,并在摄入大量食物后仍能维持进食,从而破坏了平衡。这些行为是通过促进类似上瘾的行动和推翻旨在维持身体内部平衡的神经内分泌信号的机制来维持的。
糖会影响大脑的奖励反应,这是一个对奖励刺激(如食物、性或成瘾药物)做出反应的系统。这种激活在活动和快乐的感觉之间形成了一种联系,增加了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现,高血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和下降,会激活大脑中与奖赏反应有关的区域,并唤起比低血糖食物更强烈的饥饿感。导致血糖升高的食物可以在大脑中产生更大的成瘾动力。
对比成瘾性药物和高糖食物的影响的研究发现,糖和甜味可以诱发与成瘾性药物所诱发的奖励和渴望相媲美。糖和甜味奖励的神经基质似乎比可卡因的神经基质更强大,可能反映了过去寻求和服用高糖和高热量食物的选择性进化压力。这种稳健性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持续接触高糖食物时难以控制其消费。
动物研究表明,食用添加的糖和类似毒品的效果之间有很大的重叠,包括吃东西、渴望、容忍、戒断、交叉敏感、交叉容忍、交叉依赖、奖励和阿片类效应。糖上瘾似乎取决于摄入糖后释放的天然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从大脑神经化学和行为的角度来看,滥用药物和糖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和重叠性。
最后,请各位一定要明白一个事情,所有成瘾的事情,并非说一定是对物质上的依赖,如果长期有饮用的习惯,也会造成心理上成瘾,并且其行为会更为复杂,戒断的过程会需要更多的心理干预。最后祝愿大家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来看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由网友 风筝和桐桐家的生活 提供的答案:
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以前是很瘦的,维持了好多年的94斤。之前很多年一直收入很少,过得很拮据。一直到快30岁的时候自己开始创业,最初收入好一些了,那个时候也没有像别人那样开始大吃大喝的去消费。
唯一的增加的爱好就是每天喝可乐,最大桶的可乐2.5升的,每天喝一桶,基本上不再喝水了,那个时候最喜欢喝可乐,5块钱一桶很容易就满足了。
整整喝了半年的时间,我的体重增加了30斤。一直到最后再喝一点可乐,整个人和胃都会很不舒服,然后就彻底的把可乐戒掉了。之后的很多年,一直到现在十几年了,很少在喝可乐,有的时候家里打开一大桶,可能半个月也喝不完。主要也都是做菜用了。
可乐具体有什么危害我也不知道,但是天天喝肯定对身体不好。像现在偶尔只有在夏天的时候,隔个三天5天的喝那么一杯。
那时候也算吸取了个教训,再喜欢的东西也有个度,没有节制的话,很容易就够了。后半辈子基本上都不再喜欢了。后来遇到再喜欢吃的东西,喜欢喝的饮料也好,都会适量,保持个新鲜度,不会一次吃够了。
由网友 唐风宋月 提供的答案:
说个高人,王朔的亲家,著名画家,朱新建。
80年代,可口可乐引进中国,从喝第一口开始,朱新建便欲罢不能。 最高纪录一天喝二十瓶,最疯狂时,一面墙堆的全是可乐。从那开始,朱新建一生便不再喝水,只喝可乐。
2007年底,朱新建中风大病一场。医生不让进食,跟他说:你喝口水吧,几天没喝水了。 朱新建老婆端来半杯凉白开,朱新建一喝,觉得寡淡无味,呛得到处都是。
医生拉下脸来,朱新建说: 给我一瓶冰可乐,我就好了。 医生说,你不要命,就喝吧!朱新建老婆拿来冰可乐,朱新建咕咚咕咚,一口气全喝干了。
2014年,61岁的朱新建病逝。
由网友 梧桐树边羽 提供的答案:
路过回答。
从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起,就沉迷于可乐。
不过小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因为没有钱。年纪越来越大,几十年来唯一没有涨价的就是咪咪和可乐了。随着四块、五块、十几块的饮料诞生,一直在2块5的听装,3块钱的瓶装可乐就从年轻时的奢侈饮料变成了现在的快消品。
大概是工作之后,相对于一些喝茶的朋友,我就用喝可乐代替了喝白水,每天两大瓶。后来年纪渐长,量没有长进,口味却刁钻了起来。
比如只喝可口,但是中国下一级市场,特别是饭店,基本只提供百世,就需要自己跑到超市去买红色的,虽然麻烦,却也乐此不疲。如果实在没有红色的,那蓝色的宁可不喝。
比如只喝小瓶装,有玻璃瓶的最好,但是玻璃瓶逐渐消失,那么就是听装的最好,不得已才买三块的,但是喝不完稍微放一会就不愿意再喝。大瓶装就更不用说,不是很多人一起,绝不会去购买。
因为保证气压、保证冰度,是保证酸甜口味的关键。
真正喝可乐的人,就在乎入口的那一线喉,气体在胃中奔腾,打出一个饱嗝,带走体内热量的快感。
所以说,实际上到了如今,量慢慢地减少了。几天不喝,也没什么关系。可乐的咖啡因成瘾,也不见得就比茶、咖啡更严重。
只不过确实不再习惯喝凉白开,纯净水——因为太寡淡了。
长期喝可乐的人,必然是被人因为健康的原因规劝过的,也自己去查证过,什么可乐杀精、可乐带走钙、可乐坏牙齿等等,最活灵活现地,就是可乐是洗厕所水,有腐蚀性。不过作为21世纪,放眼看世界的一代,看来看去并没有发现这些说法的科学依据。
也曾经试过戒可乐,后来发现其实和人类抽烟喝酒之类的嗜好比起来,喝点可乐实在算不得什么问题。烟、酒、槟榔这些有着明显的,可见的坏处的习性,人类一直保持,却因为商业利益的宣传性,大众居然没有那么反感。
后来学会了一句话,"谈毒不谈量,都是耍流氓"。
其实人活在世上,不论什么东西,过量都会对人体有影响。
就算是喝凉白开吧,喝多了也会水肿呢,是吧?
可乐这个东西要是真的对身体有害,咱们国家现在对卫生标准要求这么高,怎么可能允许生产毒害我们的身体?食品管理部门疯了吗,国际上的那么多检测机构都疯了吗,世界上所有喝可乐的人都疯了吗?
可乐的成瘾,无非还是一点咖啡因的神经刺激。这种上瘾是心理上的,并没有肉体依赖。
正因为没有肉体的依赖,不会形成危害,所以能长期存在,能拿到食品许可证。
怎么说呢?这种依赖,就好像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在条件允许下,每天都想吃,但吃多了也上火,并非好事。而一旦到了没有吃的环境下,想起来就流口水,还要赋诗纪念,但是没有荔枝吃,只是在脑海里想,如果能搞到,也就大快朵颐。
如果实在搞不到,也没什么打紧。
这种上瘾,人类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候想吃大盘鸡,有时候想吃火锅,恨不得天天吃,其实就和可乐上瘾差不多。
有坏处吗?吃多了,营养摄入不平衡,当然没好处。
但是如果在去吃火锅的路上,被车子给撞死了,你能怪是火锅对身体不好?
这就是那些证明可乐让身体出现问题的例子中荒谬的地方。
没关系也可以扯出关系来,听风就是雨,正是谣言产生的巨大群众基础。
谈毒不谈量,都是耍流氓。
可乐当水喝,晚上会尿炕。
由网友 玫瑰味儿滴叶子 提供的答案:
我的牙应该就是碳酸饮料的杰作。已经废了5颗牙了。用过粉笔么?牙根拔出来用手狠狠一戳,就像粉笔一样。7月5日我拔掉了牙;前天回老家上称148斤。一天三顿饭,两顿必须有肉。一天1/4西瓜,这个月开始每天还得吃葡萄,只是戒掉了碳酸饮料
由网友 我乃大金链暖暖 提供的答案:
从08年到14年喝雪碧,没什么感觉,从14年到18年天天喝可乐,一周要喝4瓶,2.5L装的,前期的感觉是喝完门牙上下摩擦阻力很大,像是黏了一层胶,后来18年一整年感觉越来越差,只要碰了可乐,哪怕只有一口,第二天喉咙就特别甜特别腻,像是喝了纯的蜂蜜一样,而且人体湿气很大,多痰,导致现在只有一吃甜的,第二天就会出现这种状态,很难受。反正可乐是真心不好,包括其他饮料,把它们当水喝肯定是不好的,近年来也报道好多人因天天可乐当水喝轻则命还在但得了晚期糖尿病,重则没救过来。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