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论语》等儒经中选出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

由网友 星光熠熠的传统文化 提供的答案:

《论语》中篇篇都是经典,随便一句都充满着智慧和哲理,是人生指导之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读学习的典籍。

对学而篇中的曾子那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印象深刻。

曾子是论语中第三个出现的人,比孔子小46岁,孔子对曾子的评价是"先天资质鲁钝",曾也不在孔门十哲里面,但是曾参很忠厚,坚韧,对自己非常狠,每日三省吾身。

每天数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于学习的东西是否认真复习了?

学习的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人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学是学习知识,习就是不断实践,学习就是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

曾子的三句与《论语》开篇孔子的三句一一对应,正好次序颠倒。

"传不习乎?"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对应,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复习了,就很快乐,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真诚相待,朋友才会从远方来,朋友从远方来,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是不是竭尽所能,只要尽心尽力了,可能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即使朋友有怨言,自己也问心无愧。

忠,信,传,习

做事"忠",竭尽所能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人"信",与人真诚相待,做一个有德的人;传的是"忠"和"信",传的过程要不断"习"。之所以先天资质并没有那么好的曾子后来有那么大的成就,跟他的这种忠厚坚韧,每日不断反省自身是分不开的。

由网友 野狐习禅 提供的答案:

野狐试答

题主好,《论语》句句皆是经典语录,内容涉及做人处事的都可作为座右铭。选一句的话,我选《论语 泰伯》中曾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就是读书人,在今天就是知识分子,这些人应该目标远大,性格坚毅。原因是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道路又很漫长。他们要以"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但自己砥砺修行使自己达到"仁"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肩负起教育引导民众,让整个社会达到"天下归人"的局面,如此就到了大同世界,天下就和乐太平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个道路很曲折漫长,也不是一个人,一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代一代的读书人为之奋斗终生。

宋代关西大儒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诗一样的语言阐述了读书人的责任。在儒家思想中,"士"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济世情怀,如果只是"求田问舍",会被认为是"胸无大志",会被世人看不起。

作家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要更应该有这种传统的"士"的精神,要更有社会责任心。当今社会,欺世媚俗,沽名钓誉、娱乐至上、一味追求金钱、缺少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不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由网友 一笑人间万事757 提供的答案:

我会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为它体现了人际关系中最需要遵守而现实中很多人不去遵守的一条交往原则——推己及人!

如果现实中人人做到"自己不喜欢的、不接受的,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那么,生活中、工作中,不就多了些和谐,少了些矛盾吗?

由网友 开心的笑看红尘 提供的答案:

谢谢平台邀请问答[玫瑰][玫瑰][玫瑰][碰拳][碰拳][碰拳]

如果要从《论语》等儒经中选出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

《论语》中有:<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选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日第二十>。

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对《论语》的感觉是朴素而温暖;我眼中的论语,就是如沐春风。每人位置不同,对《论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眼中的圣贤从来不拎晦涩难懂而又高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用华丽词藻堆砌出晦涩难懂的言语,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个世界上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灌输,而是对每个人心灵的呼唤。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把《论语》奉为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泉。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为甘霖。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其实写这么多我还是喜欢<学而第一>做座有铭,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看清世界以看清自己!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