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故人史 提供的答案:
历史上的郑袖应该内心也会排斥楚王身上的气味的,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选择表面不排斥而已。
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幕,楚怀王广选妃嫔,在看重眼前众多女子美貌的同时,内心还在纠结别人会不会嫌弃自己身上的气味,因此时不时地问待选的女子们同一个问题:"是否闻到寡人身上的气味"?
众多佳丽在入宫前早已得知大王身上有股异味,但是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回答:"什么也没闻到"。也有的人憋着气回答:"香味"。
这些美人的回答令楚怀王非常不满,毕竟他知道自己本身有异味,这些女子的问答无疑是说了谎话。
这时候,郑袖的出场无疑让楚怀王眼前一亮,郑袖先是给楚怀王行礼:"小女子,郑袖,拜见大王"。
楚怀王见郑袖貌美可人,让她起身,紧接着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可闻到寡人身上的气味没有?"
郑袖并没有扭捏作态,而是挺起身子,倒吸了几口气,紧接着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是,小女子真真切切地闻到一股气味"。
这时候楚怀王面露怒色,因为他以为郑袖会说他身上有难闻的异味,连忙问道:"你闻到什么气味"?
这时候郑袖面带微笑地说:"小女子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气宇轩昂,动人心魄的气味,一种让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的气味"。
郑袖的这番话无疑是说到了楚怀王的心坎上,郑袖嘴里简直像抹了蜜一样,不仅没有回避他身上的气味,反而还把他身上的气味说成了气宇轩昂和与众不同,让楚怀王怎能不欢喜异常?
楚怀王听后心花怒放,连忙称道:"说得好,说得好",并挥手让郑袖来自己身边坐下,将她拥入怀中,说道:"只有你最合寡人心意"。
如此一来,郑袖就这样成为了楚怀王的宠妃。
郑袖本身就是颇有心机,功于心计之人,从小便生得灵动美丽,娇艳无比,入宫以后的郑袖对楚怀王极尽奉承迎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郑袖同样凭借自己的计谋使得自己能够独占后宫之位,同时极尽谄媚迷惑之术让楚怀王专宠自己。
根据《韩非子》《战国策》等史料记载,因为楚怀王身体的异味,他的后宫还引发了一场特别有名的"宫斗剧"。
成为宠妃的郑袖并不满足,她时刻都在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但是后宫的女子像花朵一样多,她千防万防,还是抵挡不了楚怀王有了别的新欢。
楚怀王的新欢正是魏美人,魏美人是魏国国君魏惠王送给楚怀王的美女,魏美人年方二八,姿容绝伦,仪态万千,婀娜多姿,是一等一的美人。
魏美人的出现,使得最初还时常腻着郑袖的楚怀王,此刻眼里只有魏美人,早已将郑袖抛之脑后。
得知楚怀王新娶了魏美人,郑袖眼见自己一天天失宠,非常伤心,她害怕自己就此失宠,于是开始设计陷害魏美人。
郑袖内心嫉恨魏美人,但是见楚怀王这么喜欢这位美人,不敢造次,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掩藏起来,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不但没有一点怨言,还百般讨好魏美人。
郑袖不施粉黛并且穿着粗布衣服,来到魏美人的住所,给魏美人送了很多最好的化妆品和绫罗绸缎。
郑袖对魏美人的关怀,甚至比楚怀王还周到,像婢女服侍主子一样,无微不至,还在楚怀王面前说:"您新来的这位美人,真是美如天仙,举世无双!"说得楚怀王心花怒放。
郑袖的举动让楚怀王很受感动,认为她不是一个善于嫉妒的女子,而楚怀王见妃嫔之间和睦相处,互相称赞,感到心满意足。
有了楚怀王和魏美人的信任,郑袖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找机会和魏美人谈心,有一次郑袖对魏美人说:"妹妹,你真漂亮,难怪大王喜欢你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你的鼻子有点歪,真令人惋惜啊。"
魏美人又问了其他侍女,自己的鼻子是不是歪的,当众人都说自己鼻子是歪的以后,自己拿镜子看自己,也觉得鼻子是歪的了。
魏美人得知自己的鼻子有点歪,非常不安,一直摸自己的鼻子,并问郑袖:"您看这有什么办法吗?"
然后郑袖又帮她出主意,见到楚王的时候,用羽扇、鲜花等挡住自己的鼻子,别让楚王看出来就行了。
魏美人听信了郑袖的话,于是每次见到楚怀王的时候,都用手或者鲜花挡住自己的鼻子。
魏美人照着做了,没想到,这正触碰了楚怀王最大的心病——身体异味。
当楚怀王在大殿之上怒不可遏地问魏美人为何一直遮住鼻子的时候,郑袖上前说道:"大王,不久前魏美人曾说她讨厌您身上的气味,所以遮住鼻子。"
恼羞成怒的楚怀王听闻此言,气急败坏,他大声骂道:"真是个泼辣的悍妇,应该割掉她的鼻子!"随即命人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可怜魏美人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由此,郑袖把魏美人的面容给毁掉了,情敌没有了,凭借着阴险毒辣的计谋使得自己能够独占专宠。
既然郑袖都用楚王身体气味来设计其他竞争对手,那说明楚王身体真有气味了,可能本身体质就带着异味,再加上和饮食有关,每天大鱼大肉,油腻上火的饮食肯定会让这股味道更浓郁。
不过,虽然楚怀王身上有气味,但是这些对于郑袖都算不了什么,郑袖自己内心一心想获得楚怀王的宠爱,独占专宠,来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能在郑袖的眼里,什么气味不气味的,和自己的身家恩宠地位相比,算得了什么?心里只有铜臭味,当然闻不到别的味道,可能闻起来都是富贵和金钱的味道。
其实,历史上像郑袖这种排除异己、陷害别人的例子举不胜举,而现实生活中同样有这种小人,他们总会假装善良,却暗施冷箭,为害作恶,所以不要被某些人的表面言行所迷惑,要用慧眼洞察人心。
由网友 围炉煮酒话春秋 提供的答案:
据记载,楚怀王身上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见他的人都不敢靠得太近,郑袖则不以为然,楚怀王因此十分宠爱她,日日与之厮守。
郑袖,不知何许人也,只知道她是楚怀王的宠妃,其人姿色绝伦,性格聪慧,善于变通,但同时也是个忌妒心极强,富有心机,且阴险毒辣之人。
历史上,楚怀王有过两位宠妃,一位是他的原配夫人,也就是史书称为南后的这个人,另一个就是妃子郑袖了。
虽然南后与郑袖都是楚怀王的妃子,本应该存在竞争关系,但奇怪的是,两人的关系却很好,可以说是一丘之貉,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两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关于这件事,历史上还有个十分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郑袖设计除魏女。
前323年,楚怀王为了迫使楚国屈服,就派遣大司马昭阳攻打魏国,魏惠王十分害怕,就派人与楚国讲和,为了表达诚意,还给楚怀王送去了一名绝色美女,史称魏美人。
魏美人十分美貌,南后与郑袖根本没法比,她一来到楚怀王身边,就被封为妃子,受到了楚怀王的万般宠爱,南后与郑袖则因此失宠。
这让南后和郑袖十分着急,两人商议之后,一个恶毒的计划就浮出水面了。
具体而言,南后和郑袖的计划是,先给楚怀王创造一种假象,就是她们并不嫉妒魏美人,并获取魏美人的信任,然后再设计陷害魏美人。
自从魏美人来到楚怀王身边之后,郑袖就非常关心她的生活,送给她喜欢的衣服,还为她布置豪华的卧室,甚至隔三差五给她送一些好吃好喝的,总之照顾得很全面。
可以说,郑袖对魏美人的关怀,比楚怀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魏美人十分高兴。
楚怀王听说这事后也很感动,就对郑袖说,因为女人是靠美色获取丈夫的欢心的,所以有嫉妒心是人之常情,但你爱护魏美人胜过我,就如同孝子侍奉父母一样,简直感天动地啊!
听了楚怀王这话,郑袖感到很高兴,因为她知道楚怀王已经不怀疑自己有嫉妒心了,陷害魏美人的时机也成熟了,于是很快就开始实施阴谋计划了。
那时候,楚怀王身上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史学家推测就是狐臭,许多人忍受不了,都不敢站在他身边,郑袖就借此大做文章,准备以此来陷害魏美人。
郑袖找到魏美人,假装跟她谈心,然后趁机对她说,你知道吗,大王非常喜欢你,你身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很好,唯独鼻子不被大王喜欢。
魏美人十分着急,就赶紧问郑袖该怎么办才好,郑袖就对她说,你再见大王的时候,就用手捂住鼻子,这样大王就看不到你的鼻子了,自然会更加喜欢你。
魏美人肩负着取悦楚怀王,从而改善楚国与魏国关系的使命,就听信了郑袖之言,当楚怀王再次召见她的时候,她果然捂住鼻子。
楚怀王感到很奇怪,就问坐在身边的郑袖这是何故,郑袖小声对他说,大王身上有一股味道,魏美人肯定是不想闻道你的味道,这才捂住鼻子的。
等到魏美人上前就坐了,又数次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见状,确定魏美人是讨厌自己身上的味道,自尊心因此受到极大打击,盛怒之下就让人将魏美人实施劓刑。
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
所谓劓刑,是上古刑罚之一,就是割掉犯人的鼻子,魏美人因为捂住鼻子,所以被楚怀王下令割掉鼻子。
至此,郑袖的阴谋得逞,她与南后重新获得了楚怀王的宠爱,自那之后地位再也没有动摇过。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既然楚怀王身上有狐臭,难道南后和郑袖就不怕吗?
其实,没有人不害怕狐臭,只不过有人表现出来,有人不表现出来罢了。
魏美人刚来到楚怀王身边的时候,或许早就发现楚怀王身上的狐臭了,但问题是她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她如果嫌弃楚怀王,就无法获得楚怀王的宠爱,这对魏国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魏美人是个单纯、没有心机的女人,她认为郑袖对自己无害,就听信了郑袖的话,结果中了郑袖的圈套,白白被割掉了鼻子,也失去了楚怀王的宠爱。
历史上,许多人对魏美人的遭遇表达了同情心,比如说李白,他就曾在《惧谗》一诗中说: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魏美人虽然没有城府,单纯善良也固然很好,但在玩弄心机的人面前,不懂得保护自己,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愚蠢的表现。
正如白居易在《天可度》这首诗中所言: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李义府笑里藏刀,郑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怪魏美人明知道楚怀王有狐臭,还听信郑袖之言,用手捂住鼻子,这不是往刀口上撞吗?
反观郑袖,就聪明得多了,知道楚怀王有狐臭,就没有做出任何让楚怀王不悦的举动,而是假装自己根本闻不到狐臭。
对于楚怀王来说,自己有狐臭这件事,他当然是知道的了,谁嫌弃他,谁不嫌弃他,他心里也是有一本账的,魏美人起初无事,后来捂住鼻子去见他,他当然感到生气了。
而郑袖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楚怀王由此觉得她完全不在意自己的狐臭,自然就更加喜欢郑袖了,南后或许也一样。
当然了,郑袖之所以不介意楚怀王身上的狐臭,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先是为了生存下去。
古代男尊女卑,尤其在战国时期,女人完全是男人的附庸,虽然诸侯王的妻妾,享受着比较崇高的地位,但根本而言也只能算臣子和奴仆。
南后和郑袖虽然得宠于楚怀王,但生死荣辱只在楚怀王一念之间,她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要想生存下去,并且享受荣华富贵,南后和郑袖只能不断取悦楚怀王;反之,如果南后和郑袖得罪了楚怀王,那后果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南后和郑袖掌握了生存之道,即便楚怀王身上有狐臭,她们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会将狐臭说成是香味,毕竟楚怀王作为诸侯王,尊严是不容践踏的。
在电视剧《芈月传》当中,就有这样一个镜头,说楚怀王从美女中选拔妃子,很担心没人嫌弃自己的狐臭,就问美女们,你们介意我身上的味道吗?
有些美女说不介意,有些美女则说楚怀王身上是香味,可见美女们都很聪明,生存欲都很强。
但是,楚怀王认为美女们说假话了,他想要找个真正不介意自己身上味道的美女,于是问站在身边的郑袖闻到什么味道没有。
郑袖就对楚怀王说,我确实闻道一股味道了,楚怀王听完就要发怒,她便立马接着说,我闻到的味道很特别,是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器宇轩昂、动人心魄,让天下男人黯然失色的味道。
楚怀王听完十分高兴,真的认为只有他才有这种味道,于是对郑袖刮目相看,由此更宠爱她了。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很好地展示出楚怀王作为帝王的自尊心,以及妃子们为了求生存而说违心话的不得已。
可见,郑袖为了生存有多努力,又怎么敢嫌弃楚怀王的狐臭呢?
第二,通过获宠于楚怀王,从而得到荣华富贵。
历史上,郑袖是个十分贪婪之人,收受了许多大臣的贿赂,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实现,完全在于她得宠于楚怀王,在楚怀王面前有一定话语权。
我举个例子说,前311年的时候,楚国与秦国交换土地的谈判,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秦国为了达成目的,派遣相国张仪出使楚国,不料被楚怀王扣押。
楚怀王之所以要这么做,还在于张仪之前违背诺言,坑惨了楚国,楚怀王欲杀之而后快,为此不惜拒绝秦国交换土地的要求。
张仪被扣押之后,也没有着急,而是花费重金贿赂楚国重臣靳尚,让靳尚去帮助自己说好话。
起初,靳尚向楚怀王进言,说张仪是秦王的亲信,如果杀掉他,秦国必发兵攻打,这样楚国就很危险了,但楚怀王根本听不进去。
靳尚见郑袖很得宠,楚怀王也很听她的话,就找到她,送给她一大笔钱,还对她说,我听说秦王准备送给楚王一个美貌的公主当妃子,陪嫁的宫女也都是精通音律的美人,如果这些人来到楚国的话,你将如何自处呢?
郑袖得了靳尚的好处,又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于是跑去找楚怀王,撒泼打滚一番之后,还说楚怀王如果不释放张仪,她就跟儿女一起搬到江南去居住。
楚怀王见自己的心肝宝贝生气了,也觉得杀掉张仪对楚国没有好处,就释放了张仪。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郑袖得宠给她带来的好处很多,臣子们办不成的事,通过贿赂她是有可能办成的。
也就是说,郑袖取悦楚怀王,不但可以生存下去,还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而为了获得宠爱,她自然不能嫌弃楚怀王的狐臭了。
第三,郑袖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楚怀王的太子,就必须取悦楚怀王。
据记载,楚怀王有三个儿子,长子熊横很早就到齐国做人质,次子子兰、幼子阳文君都待在楚国任职。
这三个孩子,史书都没有记载母亲是谁,但南后是没有儿子的,而郑袖则有儿子。
当初,靳尚劝说郑袖解救张仪的时候,曾对她说过一番话,只要郑袖救出张仪,就可以结交张仪了,那日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郑袖的儿子极有可能成为楚国太子。
那郑袖的儿子是谁呢?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子兰,子兰是个守旧派,不同意楚国接受中原文化,他身边有一大帮亲信,比如靳尚、上官大夫、司马子椒等等,与屈原为代表的改革派是死敌。
子兰很有野心,处处与屈原作对,但始终扳不倒屈原,后来郑袖为了帮助子兰,就向楚怀王进谗言,这才导致屈原被放逐,这也是屈原第一次被放逐。
可以说,郑袖就是子兰在宫中的靠山,屈原被放逐之后,子兰一度得到了令尹这个官职,是楚国说一不二的人物。
但是,在很早的时候,楚怀王就将熊横立为太子了,虽然熊横在齐国当人质,但只要熊横还在太子这个位置上,未来大概率可以继承王位。
这事就很清楚了,如果熊横成为楚王,那郑袖及儿子子兰自然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是,子兰要是成为楚王的话,那郑袖也可以成为太后,那好处可就多了去了。
那么,战国时期的太后是个什么概念?
看看历史上第一个太后,也就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吧,她就是楚国人,自从当上秦国的太后之后,不但享受荣华富贵,而且成为说一不二的人物,对朝政有着很重的话语权。
宣太后与楚怀王、郑袖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并且郑袖与选宣太后的经历有相似之处,都不是各自国家的王后,但都有儿子,宣太后的儿子成为了亲王,郑袖当然也想让儿子子兰成为楚王了。
如果说,郑袖没有儿子的话,她就好好侍奉楚王,安安稳稳过日子也就是了,但问题是她有个儿子子兰,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讨好楚怀王,为子兰成为楚国太子创造机会。
所以说,别说楚怀王有狐臭了,就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郑袖也会伺候他吃喝拉撒,因为这一切都值得。
当然了,郑袖的目的最后没有达到,因为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到秦国扣押起来,后来客死在了秦国。
在齐国做人质的熊横以割让五百里地作为条件,换得了自由,最后回国继承王位,也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继位之后,虽然没有为难子兰,还让子兰继续当令尹,郑袖也得到善待,但两人的待遇跟掌握楚国政权相比,还是有天差地别的。
之后,在郑袖和子兰的共同打击下,屈原第二次被放逐,这让屈原彻底绝望,于是投江而死。
至于郑袖和子兰的结局,史书上没有交代,但肯定没再翻出什么大浪了,毕竟楚国已经不属于他们了,他们只能隐藏到历史的角落当中去了。
总结一下,楚怀王身上确实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但他作为楚王,没有几个人敢嫌弃他;而郑袖作为他的妃子,自然也不敢排斥他了,郑袖为了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还必须更加卖力巴结他。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关于楚王身上气味的问题,《韩非子》《战国策》里都有记载。说的是楚王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郑袖。这时候,魏国又送了一个美人给楚王。这个美人一到,郑袖就对这个魏美人表现出极为友善和亲爱的样子,衣服首饰都要亲自给她采买送去,魏美人使用的各种家具,郑袖也都是挑她最喜欢的来配置。很快,魏美人就和郑袖建立了情同姐妹的关系。
(郑袖剧照)
楚王见到这种情形,非常高兴,感叹说,女人靠的是美色来获取男人的欢心,因此,嫉妒对于她们来说,是天性。郑袖明知道我喜欢魏美人,她不嫉妒,竟然比我还喜欢,这简直就是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表现啊。
郑袖在取得了楚王和魏美人的双重信任以后,就开始实施她的计划了。她对魏美人说,大王很爱你,但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把你的鼻子掩住,大王就不会讨厌你了。
魏美人因为很信任郑袖,于是就照她说的做了。楚王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同时,也因为他很信任郑袖,于是就去问郑袖,这是怎么回事。郑袖先说自己不知道。在楚王的一再逼问之下,郑袖又说自己不敢说。楚王更加怀疑,说,你尽管说,我恕你无罪。于是郑袖才说,这是因为魏美人说你身上有气味。
郑袖把这个铺垫工作做好后,又对楚王身边的侍卫说,一会儿大王下达什么命令,你必须马上执行。
接着,楚王又去见魏美人,而魏美人又像之前一样,把鼻子掩住。楚王勃然大怒,说:"劓之!"因为之前郑袖给侍卫交代过,让他立刻执行魏王的命令,因此,侍卫立刻就执行了"割鼻"之刑。
就这样,一个娇滴滴的美女,被蛇蝎心肠的郑袖给害了。
(魏美人剧照)
这个故事讲完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楚王身上究竟有没有气味?郑袖排不排斥这种气味?
我认为,楚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浓重的气味。既然楚王身边没有什么浓重的气味,因此,肯定不存在郑袖排斥楚王身上气味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楚王身上的气味很浓重,那么,当郑袖给魏美人建议,让她掩鼻的时候,魏美人就算再笨,也会表示怀疑。因为当一个人闻到别人身上有浓重气味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做出掩鼻的动作。当魏美人做掩鼻动作的时候,难道她一点也没有怀疑这样做,楚王会有别的想法吗?
这一点,其实我们是有经验的。比如很多人在一起,某个人突然放了一个很臭的哑屁。因为不知道是谁放的,大家担心别人认为这个臭屁是自己放的。为了让别人不怀疑,常常都会拿手掩住鼻子。但假如这个屁不是一个哑屁,而是放出了声响的,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听见了,知道是谁放的时候,不管这个屁臭不臭,肯定都不会有人掩住鼻子了。因为掩住鼻子的话,那是显得很没礼貌的行为。
魏美人就算非常相信郑袖,一点儿也不怀疑,她也会想到,这个动作会产生别的歧义,是很不礼貌的表现。除非楚王身上并没有什么气味,那么魏美人就不会想其它,只会想到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楚王面前了。
(楚王剧照)
事实上,《韩非子》和《战国策》里讲的这个故事,还包含着别的意思。
我们知道,从西周初年开始,由于周天子歧视楚国国君,认为楚国国君是蛮夷,在分封的时候,就只给他了一个很小的爵位。此后,楚国国君就一直表示不服,和周天子以及中原国家发生过多次摩擦。楚国国君熊渠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春秋开始的时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也是多次拿楚国来开刀,表示中原国家是尊崇礼法的,是讲究忠孝的,是高人一等的。而这一点,也是楚国一直在和中原国家死磕的原因之一。
魏美人是魏国人,魏国当然是中原国家。魏美人在楚王面前掩鼻,就算楚王身上没有气味,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的表现。如果中原的国君歧视楚王也就罢了,连一个女人也要歧视,这一点,是楚王无论如何心理上接受不了的。因此,他才会用那样严厉残酷的手段来对待魏美人。
也就是说,《韩非子》《战国策》等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所要表达的其实是讽刺楚王(从楚王认为郑袖是一个忠孝的人来看,也就看出其中包含着多么大的讽刺意味)。
又或许,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史记》这样的正史上并没有记载。《韩非子》等书,只是为了讲故事来表达他们的微言大义罢了。
(参考资料:《韩非子》《战国策》)
由网友 浮生一梦尘 提供的答案:
郑袖一点也不排斥楚王身上的味道。郑袖对楚王说,她只要一闻到楚王身上的味道,便情不自禁,难以把持。楚王一听这话,骨头都酥了。便日日都到她寝宫里来宠幸。
楚怀王身上有异味,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狐臭。这件事,在当时的楚国是个公开的秘密。
选秀那天,自知身体有异味的楚怀王,问秀女们,"可有闻到寡人身上什么气味"?
有个秀女回答:"闻到了一股熏香,整个大殿都是香味"。楚怀王十分不满地"哼"了一声。接着问另外一名秀女,秀女战战兢兢回答道:"什么,味道也没有",楚怀王大怒,指着秀女骂道:"什么也闻不到,你为什么憋着气,话都说不出"。
到郑袖了,只见她用一双勾魂眼,含情脉脉地看着楚怀王,款款向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小女子真真切切闻到了一种气味"。
楚怀王瞪大了双眼,咬牙问道:"闻到了什么气味?"
郑袖回答道:"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动人心魄的气味,一种让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的气味"。
闻听此言,楚怀王转怒为喜,连连夸奖"说得好,说得好"。
郑袖凭一句话就彻底俘获了楚怀王的心,从此一步登天,夜夜恩宠。
然而好景不长,弱小的魏国,为了依附楚国,进献给楚怀王一名女子——魏美人。
魏美人不但长得美貌无双,而且性格温柔,心地善良。被好色的楚怀王连日宠幸。
这可气坏了郑袖。她决定采取行动,保住自己的恩宠和地位。
我们都知道楚怀王天生有狐臭,郑袖决定用这件事做文章,除去魏美人。
郑袖假意和魏美人交好,时常对魏美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单纯的魏美人心无防备,真把郑袖当成了好姐妹。
一天,郑袖故意对魏美人说:"妹妹长得举世无双,可惜呀,美中不足,鼻子有点歪。"
郑袖又悄悄买通了魏美人身边的侍女们。让侍女也这样说。说的人多了,魏美人便也觉得自己鼻子是歪的。
接着郑袖又故作好心,帮魏美人出主意说"你见大王的时候,可以用折扇挡住鼻子,这样大王就看不到了"。魏美人记住了郑袖的话。
这边,郑袖向楚怀王进谗言,说魏美人私下曾告诉她,很是厌恶楚怀王身上的味道。
楚怀王听后,怒气冲冲地去找魏美人质问。魏美人看见楚怀王来了,立即迎上去,手里特意拿了把折扇,挡住鼻子。
楚怀王一看,勃然大怒,郑袖说得果然没错。魏美人以扇遮鼻,这分明是嫌弃他身上的气味嘛!
楚怀王说道:"劓之",就命人把魏美人的鼻子割掉了。可怜一个无辜美女,就这样被郑袖所害。
从此,郑袖又获得了专宠。
也有人说郑袖之所以不排斥楚王的狐臭,是因为她天生缺陷,嗅觉失灵。
我倒认为,魏美人才极有可能是那个味觉失灵的人,正因为她闻不到气味,不知道楚怀王有狐臭,从而中了郑袖的奸计。
试想,如果魏美人知道楚怀王身上有异味的事儿,还会这么傻吗?
郑袖不排斥楚王的异味,因为这点难闻的气味,和一步登天,无上的权力地位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由网友 晴空莽莽 提供的答案:
在风靡一时的《芈月传》中,楚怀王广选妃嫔,时不时地问别人"是否闻到什么气味?"一众女子强忍着鼻尖气味不敢声张,心思玲珑的郑袖机智奉承:"这是大王独特的气味,是令天下臣服的味道。"楚怀王大喜,对她宠爱有加。
首先,楚怀王身上真的有异味吗?
从楚王选妃这件事可以得出结论:气味之重连他本人都无法忽视。影视剧中或许有改编成分,然而历史文献记载的一个侧面堂而皇之道出真相:
《韩非子》记载,魏惠王送给楚怀王的美女深受宠爱,宠妃郑袖歹毒心肠,表面上对魏女照顾有加,好不嫉妒,摆出一副相交深厚模样,此举不仅骗过魏女,还深得楚怀王之心。
私底下郑袖对魏女说:"大王实在很喜欢你,却对你的鼻子很是厌恶。"
魏女满心信任问策:"姐姐,那我该怎么办啊?"
郑袖不慌不忙道:"以后你见着大王时常以袖掩鼻,这样大王的宠爱必然能够长久!"
魏女脑子不灵光,竟然相信了,还每每照做。楚怀王心生奇怪,问了魏女也不说,便去问郑袖。郑袖先是假意推脱不知缘故,耐不住楚王再三询问才"迫不得已"说出"曾经听妹妹说闻到过大王身上有恶臭。"
楚怀王听后大怒,让侍卫直接削了魏女的鼻子。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排除异己,还因为郑袖私下交代侍从要迅速执行楚王命令,摆明了补给魏女任何的辩驳机会。
这个典故名为"掩鼻计",在电视剧《八岁龙爷闹东京》中外戚权臣梁冀之妻孙寿为除掉与自己争抢丈夫的贵妃,同样成功使用过这样的毒计。
男性作为掌权者的劣根性在这个小故事中一览无余,骄傲自大,容不得作为"玩物"的女性半点意见,即便明知道自身的缺点,依旧享受沉迷女人的奉承。
其次,郑袖真的不排斥楚王身上的气味吗?
从历史记载故事来看,郑袖完全不排斥楚王身上的气味,原因推测有三点:1、郑袖嗅觉退化闻不到;2、郑袖热衷权力富贵,强行忍受异味;3、郑袖对楚怀王是真爱。
第一种无从考证,个人偏向第3种看法,第2种次之。
1、郑袖可能沉迷权力富贵享乐,不介意楚王异味。
《史记·屈原列传》中提到楚王宠妃郑袖勾结大臣靳尚,陷害屈原被放逐。《战国策》一书中并未提及郑袖暗害屈原之事,只不过其作者西汉刘向显然受到司马迁的影响,在后来的《新序》中提到:
"楚之同姓大夫,以其才德兼备,本受怀王新人,然而,朝中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勾结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贿夫人郑袖,谗害屈原,屈原被放逐于外,乃作《离骚》。"
假如情况属实,郑袖收受贿赂暗害大臣什么的,那便是插足朝政,势必有政治野心在滋长。
2、郑袖可能极爱楚怀王,不愿意同人分享楚王宠爱,因此设计暗害魏女是其一,放走张仪是其二。
战国纵横家张仪奉秦惠文王之命出使楚国讲和,未见楚王就被下狱囚禁,张仪暗中勾结大臣靳尚在郑袖面前蛊惑说,假使张仪回不去,秦王必定送出土地与美人给楚王,到时她将面临失宠的困境。
郑袖担惊受怕,听从靳尚之言,鼓动楚怀王释放张仪。张仪能够死里逃生凭借的是对楚怀王的深入了解:"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
世人皆道郑袖红颜祸水招来家国之祸,却刻意忽略楚怀王的昏庸无能,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决策失误逃避责任,光在女子身上找原因搪塞,古往今来有多少?
我是热爱文史的晴空莽莽,小女子一枚,分享更多有趣故事,每日更新,喜欢就点下关注吧!(图片来源网络)
由网友 墨梅逸清寒 提供的答案:
女人骂男人的时候经常用"臭男人"一词,大抵都不太喜欢男人身上的异味!可是历史上的郑袖却声称很喜欢楚王身上的气味。
郑袖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宫斗而被写进正史中的女人。《战国策》中记载了她陷害魏美人的故事。魏美人是魏惠王献给楚怀王的魏国美女,楚怀王很喜欢,十分宠爱她,这让最受宠的南宫郑袖感受到了威胁,于是她黄鼠狼给鸡拜年一般去给魏美人送了一些礼物,借机欲擒故纵的说"楚王觉得魏美人哪里都漂亮,就是鼻子长得有点歪,今天一看还真的有点歪。"看魏美人信以为真,便出主意让她见楚王时用衣袖、鲜花、羽扇之类遮掩鼻子。魏美人照做了,楚怀王本身就介意自己身上的味道,一看魏美人竟公然表现出来,一怒之下让人割了魏美人的鼻子。
由此可见,楚怀王身上是真的有种让人不太容易接受的气味的,不然也不会恼羞成怒。可是郑袖极尽能事来讨好楚怀王获取宠爱,甚至用心计除掉其他受宠嫔妃,是真的不排斥甚至喜欢吗?
在选秀入宫时,楚怀王就曾经问过郑袖可闻到什么气味?郑袖娇嗔一笑说"真真切切闻到了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让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的味道!"这马屁拍的楚怀王特别开心,加上郑袖有姿色有心机,宠冠后宫都是分分钟的事儿了。
要说气味和权力地位金钱比起来,那就可以和空气一样视而不见忽略不计了,逼到份上,人连马尿都可以喝,勾践不也尝过夫差的粪吗?这只能说明郑袖精明,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身体力行。不像魏美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是个傻白甜,也想得宠,结果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由网友 峰哥宇宙的尘埃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吧! 大家知道,郑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她姿色艳美,性格聪慧但却阴险恶毒,颇有心计。
相传,魏国国君魏惠王将一名魏国美女送给楚怀王。楚怀王非常喜欢魏美人。郑袖害怕自己失宠,便设计献害魏美人。表面上,她对魏美人非常的喜欢,给她送去很多漂亮的衣服和饰品,并以姐妹相称。有一天,她对魏美人说:"大王非常爱你,但却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到大王时,一定要捂住鼻子,这样大王就会更加长久的宠爱你"。于是魏美人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怀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对郑袖说:"魏美人为什么一见我就要捂住鼻子呢?"。郑袖说∶"魏美人应该是讨厌你身上的气味吧!"。楚怀王听后,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非常的生气,便命人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知,楚怀王身上确实有气味。由于古人生活条件的限制,经常不能洗澡,有点气味也是很正常的。郑袖她恳定也嗅到了楚怀王身上的气味。只是郑袖是个有心计的女人,为了能长期得到楚怀王的宠爱,也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富贵,只能隐忍罢了。回答完毕,谢谢!
由网友 小说红楼 提供的答案:
楚怀王因为身有异味,他选妃时就很会在乎。他每次都会问待选秀女:"可闻到寡人身上有什么味道?"众人闻后都避之不及,只有郑袖说:"小女闻到大王身上的味道,就难以把持,情不能以!"
楚怀王听到郑袖的回答,心花怒放,因为他终于找到一个能接受并且喜欢他身上味道的女子,所以他就非常喜欢郑袖。郑袖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难道真的不排斥楚怀王身上的气味吗?答案很简单,郑袖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说了谎话。
郑袖并非天生对气味不敏感,真的闻不到楚王身上的味道,而是她选择了接受。楚怀王按照常理,应该是有"体味",这种味道一定不好闻,不然的话他本人不会如此在意。
郑袖为何骗楚王,她不认为楚王的体味是臭味,而是独有的香味呢?因为郑袖说出的答案,是她早就准备好的答案。
郑袖初次参加秀女大选,参选的美人众多,她要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她一开始也没有办法,可是后来听到落选的秀女说"大王让人闻他身上的味道",她这才想出了办法。
郑袖对楚怀王说:"她喜欢他身上的味道,这是天下男子都不如的气宇轩昂的味道,她闻到之后就情难自禁。"她的话让楚王心中很高兴,他听出了女子的崇拜,这就让他有了自信,所以楚王从此就很喜欢郑袖。
那么历史上郑袖真的不排斥楚王身上的味道吗?肯定是排斥的,只不过味道应该还可以忍受。
楚王会处理身上的味道,这就能让人接受
楚王身上的味道应该是可以让人去接受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体味,而且作为大王,他每天都需要上朝,他身边的人应该会为他研制各种香水,用香料熏衣服等等,所以他身上的体味不会很重。
选秀女的时候,他故意暴露出是自己身上的味道,让众人都闻到,这就是他希望选一个能够真正体谅他,并且能够理解和喜欢他的妃子,所以他才会这样做。
如果真的放到正式的场合当中,楚怀王是会想办法掩盖自己身上的体味的,所以他与郑袖相处的时候,他身上的味道应该是不明显的。
楚王自然不会为了郑秀会刻意去掩盖自己身上的味道,可是毕竟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一个人会很在意自己的各种方面,不管是外貌、身体味道、穿着打扮等等都会特别在意,所以他会去想方法掩盖自己身上的味道。
就算掩盖不了,那么也能顺其自然,毕竟郑袖不会嫌弃他。
楚王身上的味道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缺陷,并不需要郑袖去做什么,只需要忍受这股味道就可以了。
只要她忍受了这味道,那么她就能够成为楚怀王的宠妃,也能够得到荣华富贵,所以这样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楚王只是有体味,而且他如果不做剧烈的运动的话,身上的味道并不会十分的明显。
再说,郑袖真希望没有理由选择不忍受。楚王身上的味道虽然不好闻,但是如果两个人长久地待在一起,那么彼此就会习惯了,这个味道自然而然闻不到了,或者说闻习惯这味道了,那么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
从后期郑袖的种种行为来看,她是能够接受楚王身上的味道的,因为她从来不想失去她所得到的一切权势,那么就只能接受这个味道。
在宫中,她想要获得权力,那就要来自楚王。如何才能够取得楚王的喜欢呢?那就是把她变成楚王最不可替代的人呢?郑袖完全接受楚王的味道,丝毫不表露出嫌弃的话,她就能到楚王的喜欢。
楚王的后宫当中有非常多的美女,而且各国为了拉拢楚王,都会敬献美女给她,楚王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人伺候,郑袖能够得到他的时间,恐怕也只有少许。
楚王是一个好色的人,他曾经让张仪为他去寻找全天下的美女,所以他的衷爱并不会只在一个人身上,他会喜欢郑袖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一直宠着他,但是并不妨碍他去找其他的女子寻欢作乐。
所以郑袖也不会和楚王有太多相处的时间,因此也闻不到太久,自然也就不会嫌弃能够接受了。
楚怀王虽然身有异味,但是郑袖还是会希望他经常待在她身边。因为见面三分情,只要她能够时常见到楚王,那么她就有机会得到楚王的宠爱,而且不嫌弃楚王的人并非只有他一个。
很多从其他国家敬献的美女,她们要做到的就是取悦楚王,那么接受楚王身上的味道,就是她们的必修课程之一,她们自然也不会表露出嫌弃的样子。
郑袖是因为不嫌弃楚王而得到了宠爱,但是像她这样的女子还有很多,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宠爱更长久一些,她必须要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她会让自己喜欢上楚王身上的味道,即便他不喜欢他也能够装作非常喜欢。
郑袖是一个很擅长去取悦男子的女子,从她对楚王说的那些话就知道她很懂楚王的心,也知道说什么样的话能够得到她的喜欢,所以追求并非只有那么一点长处而已。
郑袖很懂情趣,她曾经收下过一份礼物,是一盏能够释放催情香的灯,这个灯只要点燃的话,就能够让满室生香,大家会情不自禁的融入环境当中,楚怀王是一个好色又多情,他自然就会被郑袖所吸引。
郑袖曾经和楚怀王一起玩过捉迷藏的游戏,楚怀王有一次跟他说,他在上朝的时候仍然还想着与郑袖做游戏的乐趣,他心之念之,下了朝就赶快来看郑袖,想要与她在一起,这就是郑袖的手段。
郑袖能够多年常占据楚王的心,并且能够时时在他身边说上话,不管是他放走张怡,还是陷害太子想要扶持自己的儿子坐上太子之位,这些都是郑秀的手段。
她和大臣靳尚之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他们二人相互利用,相互依靠的,就是他们二人联手导致楚王做下了很多不好的决定。
只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郑袖她算是一个让楚怀王下了很多错误决定的人,楚怀王后期被秦国所掳,郑袖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因为没有了楚怀王这个靠山,他的儿子也无法继承皇位。
新帝登基她能够成为太妃,这是好的结局,可是她做过的恶事太多,所她不可能会拥有得到善待的机会,她自己的结局他已然了解。郑袖也是一个活得很明白的人,她知道大势已去,她再挣扎也没有用了。
郑袖的人生也算是比较圆满,她入宫就得到楚怀王的喜欢,后来还生下孩子成为皇后,她拥有了女人所想拥有的一切东西,她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由网友 海伦娜爱生活 提供的答案:
郑袖其人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容貌标致、心计过人,但又不失几分狠毒的后妃,她,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在正史上我们查不到郑袖的具体身份,只知道楚怀王对她十分宠爱,很多事情都要听听她的意见。
比如张仪出使楚国的时候,楚王将他囚禁,预备杀死他,张仪就贿赂大臣靳尚,让他说服了郑袖,郑袖又向楚怀王进言,张仪便获得了释放。
据说屈原本来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但是郑袖收受了靳尚等人的贿赂,在楚怀王面前频频吹"枕头风"陷害屈原,导致屈原被放逐于外。
由此可见,郑袖对于楚怀王的影响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郑袖深谙说话的艺术,也知道如何讨好和打动楚怀王,因而在宫中过着如鱼得水的生活。
但是在有些电视剧里,把郑袖称为南后,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南后和郑袖根本就是两个人,史书记载,楚怀王熊槐继位后,就将正室南氏封为王后,史称南后。
这里的"南"是个姓氏,而不是面南为尊的意思。
楚怀王身上到底有怪味吗?
楚怀王身上有怪味吗?答案是肯定的。在《韩非子》和《战国策》中,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记载:
当时魏国送了一名美女给楚怀王,楚怀王对这个美人十分喜爱,一度有些冷落郑袖。这在郑袖看来自然是无法容忍的,为了除掉美人,她想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
首先,她故意表现的和这位美人非常亲厚,送这送那,百般抬举。楚怀王看了都感慨不已,说郑袖不但不嫉妒,反而比我还喜欢这个美人,这才是侍奉君王的最佳态度。
其实楚怀王和美人都不知道,郑袖在心中怀着深深的恶意。她是在用这样的办法让美人放松警惕,同时也能洗清自己在楚怀王那儿的嫌疑。
等到时机成熟时,她就对那位美人说:"你全身上下哪儿都好,唯独鼻子不好看。你要想得到大王长久的宠爱,就应该注意遮住自己的鼻子。"
傻白甜的美人信以为真,此后一见到楚怀王就把自己的鼻子遮住。楚怀王不知道这是何意,就去问郑袖。郑袖假装无辜地中伤美人,说美人是厌恶大王身上的味道。
楚怀王一听勃然大怒,立刻叫侍从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从此郑袖又恢复了之前的专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郑袖一提到楚怀王身上的味道,他就表现得十分敏感。由此可见他身上有异味儿是属实的。
这种异味儿到底是什么臭气呢?史书上没有过多的提及,我们不妨来猜测一番:
-
楚怀王可能有狐臭:据说楚怀王曾问郑袖是否讨厌自己身上的味道?郑袖面露陶醉说"大王身上有一股令天下女子沉迷不已的男子气息"。这所谓的"男子气",大概就是狐臭了。电视剧《芈月传》里的郑袖更加露骨,还说自己闻到此味,情不能已,一句话打消了楚怀王的怀疑,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
楚怀王可能有口臭:郑袖教美人捂着鼻子和楚怀王说话,楚怀王因此勃然大怒,可见他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
-
楚怀王可能有体臭:古代卫生条件较差,洗澡不方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难免都会有点异味,所以古人才会佩戴各种香囊来除臭。万一楚怀王再不讲究一点,不喜欢洗澡,身上头上带有异味就更是难免了。
郑袖为什么不怕怪味?
既然楚怀王身上有难闻的异味,郑袖却为什么一点都不嫌弃,反而表现得十分欣赏呢?
可能性之一:为了讨好楚怀王,进而为自己博取利益
拥有君王的宠爱,自然能够获得荣华富贵和显赫的权势。在金银珠宝和权力、地位的吸引下,郑袖也就愿意让自己的味觉做一些牺牲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郑袖也真是能忍人所不能忍的奇女子了。想象一下,作为宠妃,她每天都要与带有异味的楚怀王亲密接触,同吃同睡,这感觉还真是格外酸爽呢。
可能性之二:天赋异禀,就是喜爱这种气味
这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作为证明的:科学家们发现两个人的免疫基因组合越相似,就越厌恶对方身上的味道;反之,免疫基因组合差异越大,就越喜欢对方身上的味道。
而郑袖和楚怀王的情况可能恰好属于后者,所以别人闻起来不舒服的臭味对于郑袖来说却是"香气",不但不会让她觉得厌恶,反而会使她深受吸引呢。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8092.html